2024年6月11日19时左右,林州市发生森林火灾,在省、安阳市、林州市三级森防部门的领导和指挥下,经市镇村扑火队员和省灭火直升机帮助下,于6月14日7时50分扑灭山火,此次森林火灾过火总面积35.3公顷,其中森林受害面积为9.8公顷,直接经济损失约18.5万元,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次生灾害。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国务院令第541号)、《河南省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林州市森防办组织市应急局、公安局、林业局等单位人员对火灾进行全面调查,火灾调查组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全面客观的原则,通过现场勘察、调阅资料、走访座谈、调查取证、数据收集、无人机航测和技术分析,复盘灾害发生和应对过程,查明了灾害发生经过、原因及森林受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等情况,认定了灾害性质。
调查认定,林州市“6.11”较大森林火灾是一起因雷暴引发的较大森林火灾。
一、火灾基本信息
1.火灾发生时间:6月11日19时左右。
2.火灾发生地点:1号火场位于林州市石板岩镇贤麻沟村附近(东经113°43′41.5″,36°06′44.8″),海拔约1400米,位于山峰平顶上,火场林木茂盛,优势树种为油松,地面枯枝落叶厚度为30—40cm,火场四面邻崖;车辆只能抵达半山腰,人员需徒步1.5小时到达火场,坡度较陡。
2号火场位于合涧镇北小庄村关脑上附近(113°43′14.7″,36°02′02.4″),海拔约1000米,位于山顶陡坡上,植被主要为油松、灌木,地面枯枝落叶厚度为5—30cm;人员需徒步30分钟到达火场,坡度较陡。
3号火场位于合涧镇小付街村轿顶山附近(113°42′13.6″,36°02′09.38″),海拔约1000米,山体坡度平均60-70度,部分区域达70-85度,植被以油松、灌木为主,地面枯枝落叶厚度为5—30cm。
3.火灾类型:地表火。
4.天气情况:当日风向为偏南风3至4级,气温为26至39度,林州市气象台6月11日17时20分发布雷暴大风橙色预警信号,6月11日18时3分雷暴橙色预警信号升级为雷暴大风红色预警。
6月9日-11日,林州市频繁出现40℃高温,风力3级左右,前期无有效降雨,十分干旱。
6月11日下午18时左右,林州市出现雷暴大风天气,阵风风力达7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
6月12日-14日,林州市最高气温达40-42℃,气候十分干旱。
5.火灾原因:火场位于平均海拔1000-1400米的山顶,人迹罕至,调查小组对火场进行了仔细的勘察,同时对周围村庄的居民进行了大量走访,未发现人为火的迹象,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在发生火灾的时间段内,林州市有强烈的雷暴天气,结合6月11日的天气发布了红色雷暴大风预警的天气情况,认定火灾原因为雷击火。
二、火灾扑救情况
(一)火灾应急处置情况
6月11日晚火灾发生后,火灾发生地镇政府、林业局、应急局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赶往现场。到达现场后,由于山势较高、天黑林深不易进行现场查看,安排镇村两级干部留守观察,对火情密切关注,并在第一时间上报林州市委市政府。
6月12日,森林防灭火指挥部成立总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市委书记孙建铎任总指挥长,市委副书记杨振宇任1号火场指挥长,红旗渠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书记、主任雷涛任2号火场指挥长,市委常委、市委办公室主任李文广任3号火场指挥长,应急、林业、消防和石板岩镇、合涧镇、黄华镇主要负责人等为成员。
前方指挥成立后,根据气象、地形地貌、植被等火场信息分析研判,并制定了详实的总体扑火方案,同时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6月12日7:55分,因山势陡峭、植被茂密,人工扑救难度大,经安阳市向省应急厅申请森林消防飞机增援。12:10省应急管理厅指导组到达林州市中宇通用航空机场,14:08分开始吊桶灭火作业。6月12日13时,根据林州市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决定启动森林火灾Ⅲ级应急响应。启动响应后,林州气象局定时发送火场周边气象信息;移动、联通公司增设临时通讯设备和通讯车,保障火场通讯;公安部门对火灾现场及周边道路进行了管控。
16:30分,1号火场出现10分钟左右阵雨天气,2号、3号火场出现25分钟左右阵雨天气,气象局及时组织人工增雨作业。
18:00分,2号火场已完全扑灭,1号、3号火场还有部分烟点,继续地空配合进行扑救。
13日直升机6点开始在3号火场吊桶灭火作业,于9:50分将余烟清理完毕,火场由合涧镇政府50人看守火场。10:00分直升机到1号火场开展吊桶灭火,14:30分1号火场明火被扑灭。
13日12点50分林州市通过融媒视频号、云上林州APP发布火灾通报。
经过连续奋战,于6月14日7:50分已全部扑灭,现场无明火无烟点,无人员伤亡,同时安排170余人清理、看守火场36小时。对火场进行全面的地毯式深入排查,彻底清理,做到“无火、无烟、无隐患”,确保不发生死灰复燃。
15日19时,经指挥部确认,火场没有发现余火、烟点,宣布本次救援圆满结束。
17日8时林州市终止森林火灾Ⅲ级应急响应。
现场组织参加救援行动队伍包括森林消防专业队、半专业队、群众扑火队,据统计,本次救援先后动用兵力300余人、各种车辆180余台、直升机1架、无人机2架,油锯10台,风力灭火机30台,割灌机5台,二号工具等280余件,灭火直升机累计飞行95架次,洒水285吨。
(二)火灾损失情况
经调查评估,此次森林火灾发生在深山区,地表植被为油松、荆条、连翘、蒿类等。火灾过火总面积为35.3公顷。其中森林受害面积为9.8公顷,直接经济损失约18.5万元,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次生灾害。
(三)火情信息报送情况
6月11日20时30分市森防办接到火情报告,应急、林业一同赶赴现场,随即电话报告市委市政府。
6月12日凌晨2时,应急局通过微信向安阳市森防办上报火灾情况,称现场未见明火,由于山势较高,天黑林深不易进行现场查看,安排排镇村两级干部留守查看,对火情密切关注。
6月12日上午8时15分,林州市森防办向林州市市委市政府书面上报火灾情况,随后向安阳市森防办书面上报火灾情况。
6月12日至6月14日,林州市森防办分7次向安阳市森防办续报火灾情况。
三、火灾暴露的问题
此次森林火灾虽无人员伤亡,但造成了大片森林资源损失,教训深刻。究其原因,客观上存在长期干旱、无有效降水、起火点位于悬崖之上,扑救困难等因素,进一步分析,在火灾应对中也反映出了我们工作的短板和不足:
一是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薄弱。比如山区防火道路条件差、地面救援人员不能快速达到现场;没有完整的防火隔离带,火灾蔓延范围大;特别是山顶上水池水窖等取水点不足,以水灭火技术不能有效普及,明火扑灭后多次复燃;
二是森林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水平低。专业森林消防救援队伍人数偏少,扑火装备科技化低,扑火战法单一,战斗力不足。
三是航空消防力量弱。林州市与山西的航空公司签订合同,此次山西和林州同时发生火灾,导致无法及时来林州救援。
四是信息报送不规范。信息报告质量低,工作人员对报告的格式、内容、渠道不熟悉,主要指标缺失,加之在山区通信较弱,不能和上级及时沟通反馈,致使信息报送不完善。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完善非紧要期雷击、大风、高温等极端天气下的森林防灭火应对措施。进一步把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情况想细想全,在坚持把扑火队员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基础上,加强培训和应急演练,继续提升扑火队员理论知识和实战技术能力,组织开展突发火情、紧急避险等针对性实操训练,遵循极端天气的特点规律,加强火场管控和安全风险评估,坚决杜绝发生群死群伤事件。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森林火灾防范意识。通过广播、微信、抖音等主流媒体常态宣传,应急、林业、公安联合开展“五进”现场宣传,重点宣传森林防灭火基本知识、安全扑火常识、安全避险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购置一批宣传袋、宣传页、纸杯抽纸等宣传品,进一步增强全市干部群众防火意识和安全意识,让群众充分了解、支持和参与森林防灭火工作。
三是及时修订森林火灾应急预案。为进一步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发挥应急预案在应对和处置森林火灾中的作用,将修订重点放在应急预案的切合实际、简明实用、便于操作上,切实提高应对森林火灾的能力,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和损失,保持森林防灭火形势安全平稳。
四是强化值班值守,做好物资储备。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做好信息收集和上报,确保森林火灾等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处理。对森林防灭火物资进行维修和保养,增加二号工具、风力灭火机、油锯、灭火弹等常用物资储备,增强山区通讯能力,保障通讯畅通,提升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各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严阵以待,随时做好准备,确保一有火情,能够迅速出击,做到“打早打小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