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林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linzhou.gov.cn  发布时间:2022-04-20 15:21  文章来源:林州市人民政府
分享:

 ——2022年4月17日在林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孙建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市人民政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较好完成了十五届人民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为推动林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坚持发展为要、稳中求进,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615.3亿元,较2016年增长35.8%,年均增长6.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01亿元,较2016年增长140.6%,年均增长19.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69元,较2016年增长41.6%,年均增长7.2%。三次产业占比由2016年的4.3:52.8:42.9调整为2.4:51.9:45.7。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五年来,我们坚持项目为王、引育并重,产业转型积蓄新动能。工业经济加快发展。把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全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精品钢深加工、电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集群。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凤宝管业三期四期、凤宝热扩车桥、保康铝轮毂、林镁铝轮毂等项目建成投产,汽配产业园建成标准化厂房28.7万平方米,12家企业入驻投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光远新材四期五期、致远覆铜板、诚雨覆铜板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电子材料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精彩蝶变。凤宝集团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光远新材跨入全省“百强”企业。红旗渠经开区发展水平大幅提升,通过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验收,在全国排名跃居第122位。建筑业实力不断增强。建筑企业数量由2016年的613家增至1300余家,其中特级、一级企业84家,产值突破百亿元企业2家。4家企业上榜全省民营企业100强,9家企业入选全省民营企业现代服务业100强。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建成建筑装备材料产业园标准化厂房4.7万平方米,远鹏玻璃、天洋新材料等4家入园企业加快建设。2021年完成建安产值1600亿元、税收(全口径)32亿元,较2016年分别增长52.4%、191%。“林州建筑工”荣获全国行业引领类劳务品牌。文旅产业提质增效。万泉湖、中华古板栗园创成国家4A级景区,全市A级景区达到12家。投资5.2亿元,实施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景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5A级景区品质进一步提升。太行山森林运动公园、苍溪花街、淇淅里小镇一期等一批旅游项目建成开放。研学旅游蓬勃发展,投资5亿元的红旗渠精神营地建成开营,累计接待学生7万余人次。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国字号”旅游品牌达到40个。累计接待游客4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75亿元。

  ——五年来,我们坚持城乡统筹、建管并重,人居环境得到新改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投资14.5亿元,新建、改扩建林州大道、学院路等市政道路36条61公里。总投资99.44亿元的14个棚改项目建成安置房13583套。投资1.98亿元,建成游园13个、停车场22个、公厕95座。投资1.93亿元,完成13个老旧小区改造、700余条背街小巷整治。投资9500万元,完成强弱电管网入地153公里。投资13.07亿元,新建、扩建变电站4座,改造电力线路1519.7千米。建成第二污水处理厂,铺设燃气中低压管网1401公里、供热管网110公里,污水处理率、燃气普及率、供热普及率分别达到99.54%、97%、95%。乡村振兴扎实推进。7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9260户24229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被确定为首批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加强“三类人群”动态监测帮扶。红旗渠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家企业入驻投产。投资2.98亿元,完成“两区一带”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硬化背街小巷556.5万平方米,绿化25万平方米,复垦土地8000亩。完成13万户农村改厕、100个村污水处理,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60%。建成省级人居环境示范村57个。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市),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南水北调引水入林、红旗渠公共服务中心、鹤辉高速安阳段等工程即将完工,沿太行高速安阳段加快推进。投资2.89亿元,完成第三水厂改扩建及配水管网、中南铁路排水隧洞引水等工程。投资22亿元,完成东南公路、翟阳线、安林公路等拓宽改造工程;投资22.04亿元,新建黄华路、渠东路、南三环等道路;投资3.9亿元,实施G234原康至付村段南部旅游通道改造提升项目;投资9.3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600余公里,“三纵五横”国省干线和“十纵十横”农村公路交通路网基本形成。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市)。林石公路入选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

  ——五年来,我们坚持生态优先、铁腕治污,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取缔“散乱污”企业581家,拆除燃煤锅炉201台,治理工业企业350余家,改造加油站油气回收90余家,完成358个村14.24万户“双替代”工作,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39.5%、44.3%。严格落实河长制,深入开展“四水同治”,黄华河河道治理全面完工,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面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生态质量持续改善。新增绿化面积160.8万亩,完成林长高速、安林高速等廊道绿化400余公里,建成国家级、省级森林乡村25个,林木覆盖率、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8.33%、40.19%、36.0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完成河顺、横水等5个标段2万余亩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花千谷森林康养基地荣获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成功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省级森林城市。

  ——五年来,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迸发新活力。重点改革深入推进。完成党政机构、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稳妥推进市区行政区划调整。扎实推进“放管服效”改革,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等重点事项办理时限大幅压减。新增市场主体2.62万户。在全省首次县域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第9位,企业满意度排名第6位。入选全省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试点。金融保障更加有力。完成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制定实施金融规划“166”目标,全市存款余额729.28亿元,贷款余额368.43亿元,分别位居全省第2位、第7位;余额存贷比50.52%,较2016年增长10个百分点。累计实现直接融资157.93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编制完成招商图谱,聚焦主导产业、重点区域开展精准化招商,引进华信集团医教园区、浙江保康铝轮毂等招商项目200余个;全面启用现代服务业大厦,引进现代服务业企业1300余家。累计引进省外资金577.0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7亿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4.04亿元。科技实力持续提升。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各级各类创新平台41家。振晨重工等46家企业进入智能制造动态项目库。组织实施省、安阳市级科技项目20项,申请专利1979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8%。863科技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我市获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市。

  ——五年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为重,群众福祉实现新提升。疫情防控扎实有力。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制定“闭环管理”指令集,快速反应、精准防控,有效应对多轮疫情挑战。建成人民医院、中医院PCR核酸检测实验室,日检测能力达到4万管;储备集中隔离房间4205间,组建流调队伍126支。社会保障持续增强。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累计新增城镇就业6.3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1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74亿元。完成返乡农民工创业3.46万人,获评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市)。发放低保金2.44亿元,保障困难群众400余万人次。发放救助款物1.19亿元,受益群众12.6万人次。教育医疗全面提升。我市首家高等院校——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招生。投资35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18所,新增学位10860个。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全面推开,“双减”工作扎实推进。成立人民医院、中医院2家医共体。人民医院、中医院成功创建三级医院,肿瘤医院、食管癌医院创成二甲医院。林州第二医院开诊运营。疾控中心综合楼建成投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面对2021年特大暴雨,坚持防汛工作“金标准”,及时转移安置群众1.68万人次,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实现人员零伤亡。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取得显著成效。非法集资案件结案销号10起,兑付7.4亿元。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信访维稳等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入选全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市)。

  在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加重视政府自身建设,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集中学习教育,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1595件,满意率99.98%。扎实推进“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和“转作风、提效能”警示教育整顿,工作作风持续转变,行政效能稳步提升。此外,统计、审计、消防、史志、气象、人防、民族宗教、媒体融合发展、退役军人事务、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五年的成就令人鼓舞。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生动实践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群策群力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拼搏奋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全市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林州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不协调不适应问题亟待解决。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南北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南部乡镇基础设施整体水平较北部乡镇还有差距。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三大主导产业发展不充分,工业层次偏低、规模不大;建筑业大而不强,缺乏航母级领头企业;旅游业优势发挥不充分,综合带动能力有待提升。不协调,主要表现在协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资源能源利用和生态保护治理、发展和安全还有差距,特别是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还不能较好满足群众的新期待。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一些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在群众工作、破解难题、化解矛盾等方面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是我市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关键五年,我们必须识变、应变、求变,准确把握趋势,发挥叠加优势,打造发展胜势。我们有挑战更有机遇。当今世界,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新挑战。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每个地方来讲都是一次机遇性、竞争性、重塑性的变革。省委作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安阳市对照“十大战略”细化出台“百条举措”,这些都为我们争先进位、跨越赶超提供了重要机遇。我们必须躬身入局、抢抓机遇,努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我们有压力更有动力。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林州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安阳市委要求我们在建成“一个强市”、实现“八个领先”中当好“六个排头兵”,这对我们来讲既是压力,更是动力。我们必须扛牢使命、担当作为,坚持“样样当先进、行行争一流”工作标准,努力在新一轮发展中走在前列。我们有基础更有信心。近年来,我们建设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培育了一批主业突出、成长性好的产业集群,解决了一批困扰群众、制约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全市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特别是财政收入连创新高,我们的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我们必须坚定信心、砥砺奋进,拿出只争朝夕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劲、奋勇争先的拼劲,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崭新业绩。

  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安阳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我市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样样当先进、行行争一流,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扩容提质为重点,以绿色生态为底色,以创新创造为动力,持续做强工业、做大建筑业、做优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建设市区、园区、景区,打造产业基地、旅游胜地、人气旺地,争当省市发展排头兵,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而不懈奋斗。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综合实力更加雄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0亿元,市区人口达到60万人,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创新驱动更加强劲。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聚焦创新平台、创新主体、创新人才、创新生态等,持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建成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0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5家,新增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3家;引进博士50人、硕士200人,培育各类专技人才2万人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积极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实施优势再造和换道领跑战略,以打造高端电子关键材料三个百亿基地、全国知名建筑产业基地、国家级研学培训写生基地等“十大基地”为抓手,推动工业全面振兴、建筑业向工业化迈进、文旅产业全面提升,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实施东扩、西进、南提、北联战略,加快推动林东新区和林姚、林陵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强经开区与主城区产城融合,城区面积突破8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持续提升城市内涵和全民文明素质,创成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实现“全省走前列、全国当先进”目标。

  ——生态环境更加美好。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完成造林9.11万亩、森林抚育5万亩,深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持续巩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成果。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形成“山水生态和人文城市”框架,创成国家森林城市。

  ——民生福祉更加殷实。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扎实做好“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工作,县域内医疗就诊率达到90%左右、基层医疗就诊率达到65%左右;新增养老床位1500余张、养老机构15家以上;新建中小学(幼儿园)34所,增加学位81070个;广大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基本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治理更加有效。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和制度型开放战略,持续提升治理效能,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三零”平安创建工作,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机制,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扫黑除恶斗争、信访积案化解等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时代答卷;展望未来,我们肩负着高质量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历史重任。我们坚信,只要全市上下锚定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现代化中等城市的美好蓝图一定会变成生动现实!

  三、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同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聚力工业强市,千方百计抓项目、促转型

  一是抓项目增后劲。把今年作为工业和红旗渠经开区振兴年,坚持项目为王,滚动实施“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推动主导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加快推进总投资156.87亿元的46个工业技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93.36亿元。力争投资15亿元的嘉隆新材料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投资10亿元的凤宝管业清洁煤制气、投资10亿元的凤宝管业出口专用管、投资10亿元的光远六期、投资5.2亿元的宏旺环保科技、投资3亿元的众联兴汽车配件等项目建成投产,投资11亿元的致远二期、投资6.5亿元的全成制动、投资2.5亿元的浦津制药、投资1.2亿元的美本精密铸造加工等项目完成主要设备安装,投资10亿元的光远七期、投资5亿元的保康铝轮毂二期、投资3亿元的涌宝二期等项目完成标准化厂房建设。开工建设总投资68亿元的电子新材料产业园。

  二是抓平台强支撑。坚持把红旗渠经开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锚定“全国百强”、全省“保四争三”目标,持续深化“三化三制”改革,完成《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区多园”总体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扎实开展“百园增效”行动,力争全区营业收入达到600亿元以上、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努力把经开区建成“开放型经济先行区和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三是抓创新添活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加快钢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电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抢滩占先。引导支持企业加快科技创新,确保规上企业研发活动达到55%以上。支持凤宝特钢、远鹏环保等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家。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培育6-8家省级研发平台、4-6家市级研发平台,建设1-2家省级众创空间。深入实施“洹泉涌流·智汇红旗渠”人才集聚计划,改造提升人才周转房500套,完善柔性引才工作机制,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25名。

  (二)聚力建筑业转型,全力以赴扩总量、提质效

  一是加快建筑工业化发展。建筑装备材料产业园建成一期、开工建设二期,投资3亿元的天洋新材料、投资1.8亿元的远鹏智能玻璃、投资1.3亿元的东方合耀新材料、投资1亿元的水性涂料等项目竣工投产。持续提升红旗渠供应链供应半径和市场实力,加快打造河南最大、全国领先的一体化物流集散中心。

  二是持续强化服务保障。巩固拓展“12310”建筑业授信成果,扩大政府平台“资金池”规模,全力支持“升特”企业、重点企业、联盟企业发展壮大。进一步发挥建筑业司法保障服务中心作用,完善公检法司联动办案机制,严厉打击建筑领域违法犯罪。力争企业总数突破1400家,建安产值稳定在1600亿元以上,完成税收(全口径)32亿元。

  三是提升“林州建筑”劳务品牌。依托“中国建筑之乡”优势,大力开展人力资源品牌创建行动,积极争取技术工人培训考核和中级职称人才评定权限,持续推进“百千万”人才培训工程,举办第三期清华总裁培训班、千名优秀项目经理培训班、劳务工队培训班,累计培训1.5万人次。

  (三)聚力全域旅游,坚定不移扬优势、创品牌

  一是厚植文旅发展优势。完成投资2亿元的数字红旗渠、投资1.5亿元的红旗渠景区综合提升等项目,加快推进投资4亿元的红砖艺术中心、投资7500万元的万泉湖景区综合提升等项目建设。加快万泉湖景区升5A、柏尖山景区升4A创建步伐。积极推进红旗渠申遗工作。整合重点景区营销力量,开展“太行山上·我为祖国喝彩”等系列营销活动,办好林虑山国际滑翔伞、全国青少年乒乓球、城市马拉松等赛事,持续创造文旅热点。

  二是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充分发挥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以旅游带动民宿,以民宿推动旅游。积极改造农村老旧厂房、闲置学校等发展民宿、农家乐,全力推进总投资5.04亿元的136个民宿项目,新增客房2900间以上。打造“中国画谷”“渠畔风情”“印象淇淅”“遇见红旗渠”“乡野好时光”等5条精品民宿线路,加快石板岩、黄华、临淇、任村等8个旅游重点镇民宿产业集群发展,力争培育省级旅游民宿特色村20个以上。

  三是深入推进研学旅游。依托红旗渠干部学院、红旗渠廉政教育学院、红旗渠精神营地和石板岩国家特色小镇,持续拓展“研学+培训+写生”旅游业态,着力打造国家级研学培训写生基地。完成扁担精神研学文旅综合体一期、石板岩写生基地提升等项目建设,“中国画谷”力争今年“五一”建成开放。积极推进红旗渠精神营地申报国家级研学营地。全年接待游客人数稳定在10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突破70亿元。

  (四)聚力城市提质,持之以恒重建设、精管理

  一是优化城市功能。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引领,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不断提升城市规模能级。完成长春大道西延、蜜蜂山西路等市政道路建设。全面完成林州大道棚改,加快推进下申街棚改、胡家庄棚改。完成7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投资1.2亿元的桃园河治理、投资8900万元的龙头山二期等项目建设。投资1700万元,完成太行路、长安路部分路段雨水管网改造,着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投资3000万元,新增供热入网面积60万平方米。

  二是深化精细管理。树立全周期城市管理理念,完善数字化城管运行机制,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完成投资4000万元的餐厨垃圾协同处置项目。健全网格化长效管理机制,实现道路、管网、绿地等市政设施精细管护全覆盖。扎实做好问题楼盘化解工作,全力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持续开展“全民洗城”行动,实施广告牌匾专项整治,打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

  三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红旗渠公共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南水北调引水入林工程5月底全线贯通,鹤辉高速安阳段建成通车,沿太行高速安阳段完成总工程量的51%。投资1.34亿元,完成红旗渠灌区续建配套、桃园水厂管网延伸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投资3.9亿元的G234原康至付村段南部旅游通道改造提升项目。完成投资5000万元的任马线、投资5784万元的S303殷都区交界至姚村冯家口段、投资5938万元的S227五龙至卫辉交界段及总投资2亿元的12条农村公路灾后重建项目。

  (五)聚力乡村振兴,久久为功强农业、美乡村

  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聚焦“三类人群”加强动态监测帮扶,及时消除致贫返贫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完成投资1亿元的100余个衔接资金项目。持续加强就业、金融、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帮扶工作,确保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持续增收。

  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巩固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成果。投资1.1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6.94万亩。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85.5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4万吨以上。开工建设红旗渠现代农业产业园三期,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家,争创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三是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为重点,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真正让农村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全面完成背街小巷硬化,整治路域环境300公里。完成投资1.8亿元的红旗渠畔慢生活休闲示范带项目。创建农村环境省级示范村12个、“四美”乡村25个、“五美”庭院1000个。

  (六)聚力绿色发展,精准发力治污染、优生态

  一是深化污染防治。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臭氧和PM2.5协同控制,扎实开展扬尘源、工业源、移动源、城市面源专项治理,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严格落实河长制,深入推进“四水同治”,完成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扩建、露水河综合整治等项目,加快推进洹河横水段、三孝河综合治理,确保洹河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矿山污染防治,加快振林街道铅蓄电池厂、桂林镇化工厂疑似污染地块修复,确保土壤环境安全。

  二是筑牢生态屏障。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对私挖乱采、破坏山体等“八种情形”问题,常态化开展排查整治,坚决守牢生态环境保护红线。严格“三区三线”管控,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压实林长制责任,大力开展国土绿化,新增造林1.57万亩,完成山区生态林1万亩、森林抚育1.2万亩。创建森林乡村17个,争创国家森林城市。

  三是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开工建设弓上水库抽水蓄能电站,推进整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完成桂东、华润电力、中国电力等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强化全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

  (七)聚力改革开放,锲而不舍增动力、添活力

  一是持续深化改革。配合做好县域放权赋能改革、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深化汇通、城投、红旗渠集团等平台公司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国有企业规范化、市场化运营。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31个工作日以内,政务服务事项平均承诺时限压缩93%。加快工程建设、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专区建设,推进跨区域“通办”“一件事”集成办理,不断创新审批服务机制,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二是加大招商力度。围绕主导产业、聚焦主要产品,动态完善产业链图谱,配强专业招商队伍,综合运用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等方式,重点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上下游企业,力争签约落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同时,依托现代服务业大厦,持续壮大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0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0个,引进省外资金126亿元,利用外资1.4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1亿元以上。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增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力争营商环境评价在全省实现“保九争五”目标。扎实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抓实落细“八个深化”,定期开展产销、用工、产融、产学研等对接活动,切实帮助企业办实事、通堵点。围绕金融规划“166”目标,加大政银企对接力度,全年新增存款80亿元、新增贷款50亿元。加快“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新增市场主体1.1万户、“四上企业”100家,力争光远新材年内实现上市。

  (八)聚力共建共享,用心用力惠民生、保稳定

  一是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扎牢“四个口袋”,发挥哨点预警作用,加快“无疫村(社区)”创建,持续加强境外和中高风险地区来林人员排查管控。加快推进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健全平急转换机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3万人次,取证2.1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8000人。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0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00人。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

  三是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推动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双提升。加快职教中心建筑商贸学院、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三期、华山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鸿科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全面提升职业技术教育水平。红旗渠大道学校分校、陵阳中学建成投用,新增学位2070个;完成十三中教学楼、七中综合楼主体建设;开工建设二幼分园。人民医院医养结合楼、中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及医养结合楼等建成投用。持续巩固医共体改革成果,实现基层就诊率明显提升。加快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市级老年养护院、社会福利中心改造项目建设,实现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

  四是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聚焦道路交通、工矿企业、建筑施工、消防、旅游、学校、燃气、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高频次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全力做好防汛度汛工作,坚决守牢“金标准”。积极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力争中汽节能等非法集资案件结案销号。深化“三零”平安创建,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林州。

  各位代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一届政府将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对党忠诚、规范高效、实干担当、清正廉洁的人民满意政府。一要加强政治建设。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确保中央、省、安阳市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二要强化法治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市,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政府法律顾问、合法性审查等制度,持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三要弘扬实干作风。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持续转作风、提效能,做到脑子里有思路、眼睛里有问题、手上有招数、脚下有路子。坚持结果导向,强化答卷意识,全面落实“13710”工作制度,对看准的事、定下的事紧盯不放、一抓到底,把各项工作干成干好干出彩,努力实现“样样当先进、行行争一流”。四要永葆廉洁本色。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只有脚踏实地干在实处,才能昂首阔步走在前列。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116万人民,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样样当先进、行行争一流,为林州高质量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主办:林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维护:林州市融媒体中心 ICP备案序号:豫ICP备2021024383号-1

网站标识码:4105810012 公安机关备案号:4105810200001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编号:1164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