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学习理论知识后可以直接参与到调解过程中,甚至可以旁听庭审真实现场,原来法律法规真的一条条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了,对我日后协调纠纷助益颇多啊。”这是某电子科技公司调解员参加“愚公和谐号”基层调解素质提升行动后,对“以工代训”模式的真实体会。济源示范区仲裁院创新开展的“愚公和谐号”基层调解组织素质提升专项行动,以理论和实践融合为特色,打破传统“纸上谈兵”模式,为调解员打造了一套“成长加速包”。
深入“以工代训”,精进调解能力
理论培训课堂上,资深仲裁员将晦涩的劳动争议法律法规、调解技巧与心理学知识,编织成通俗易懂的“法律锦囊”,搭配真实发生的典型案例释法说理,帮助调解员构建起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以工代训”环节,调解员们深入仲裁院,全程沉浸式体验从咨询收案、案前调解到立案受理、庭前调解,再到开庭调查的全流程。在与办案工作人员实时交流沟通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战能力,解锁沟通技巧、应急处理方法等“隐藏技能”。
“流动仲裁庭”出诊,破解纠纷难题
面对基层调解组织遇到的“疑难杂症”,仲裁院派出的“流动仲裁庭”就像“医疗急救队”,哪里有纠纷“急症”,就奔赴哪里。仲裁员们带着专业法律知识和丰富调解经验深入企业(行业协/商会)调委会等现场“把脉问诊”。“流动仲裁庭”不仅解决了基层调解工作中的困难阻滞,更通过“以案代训”,将专业法律知识与复杂纠纷处置经验直接转化为基层调解员的实践能力,使其真正成为维护基层和谐稳定的“行家里手”。
“金牌调解组织”领航,树标杆立典范
在基层调解的赛道上,仲裁院精心培育选树金牌调解组织,树立起行业标杆,让“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通过制定科学完善的评选标准,聚焦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群众满意度、创新工作方法等核心指标,深入挖掘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的调解组织。对入选的金牌调解组织,仲裁院不仅给予荣誉表彰,还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将其先进调解模式与特色工作机制推广开来。组织其他调解组织对标学习,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实现“培育一个、带动一片”的辐射效应。
截至目前,“愚公和谐号”专项素质提升行动已开展16期实操轮训,举办4期专题讲座,济源示范区超五成的劳动纠纷化解在基层。“愚公和谐号”正以坚定的步伐,驶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美好未来,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