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 出彩林州】用产业发展推动农业接“二”连“三”
林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linzhou.gov.cn  发布时间:2022-09-27 09:18  文章来源:林州市人民政府
分享:

  “近年来,按照市委部署,全市上下用实干绘就了林州乡村振兴新画卷。一是聚焦产业发展,拓宽门路促增收。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新格局,粮食产量连年稳中有增。依托红旗渠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发遴选出东姚洪河小米、茶店太行菊、任村大红袍等一批知名品牌农特产品。二是深化农村改革,乡村振兴添动能。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巩固发展农村承包地确权成果,规范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行为,不断提高新型经营主体联农带农能力,打造了一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示范村。三是美化人居环境,农村发展增活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秸秆利用率达到93%以上,规模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昊阳告诉记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强农业、稳基础”发展思路,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实施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加速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农旅一体化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农业生产实现质效双升。

  春种一粒种,秋收万担粮。金秋九月,林州大地铺绿缀黄,孕育着新一季的丰收。丰产丰收的背后,离不开农业科技加持,离不开农技人员的技术跟踪服务。试验田里,农技人员正现场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认真做好田间观察记录和资料收集。

  十年来,我市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紧盯“良田、良种、良机、良技”四大关键点,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小麦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基层农技推广等惠农支农项目实施,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引进新品种试验示范力度,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让粮食安全的根基越筑越牢。截至目前,我市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0余万亩,基层农技推广20余人次,新技术示范推广应用11项,为农业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原来这条路过不去车,推水浇地很难走,现在不管拉货拉粪,又快又省劲。原来浇地水就过不去南边,现在两边都能浇,这都是政府考虑老百姓种地需求,给修的路和渠,我感觉政府现在对咱农业非常重视。”姚村镇白草坡村村民张新顺说。

  产业兴则农业兴,农业强则百业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立足农业资源富集优势,围绕做大产业基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产业孵化基地做文章,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高标准打造东姚小米、茶店菊花、横水红薯、桂林辣椒等8大农业产业基地,培育省、市龙头企业30家,家庭农场99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00多个。高标准打造红旗渠农业产业园,加快农业产业化要素集聚,逐步形成“园区+基地”运行模式,农业规模化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我们利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致力于把全市红薯产业做大做强,建立标准化育苗基地,提供农机、苗、肥、技术等指导,真正降低合作社、农户的投资成本,让他们增产增收。发挥联带作用,实现统种统管,逐步推进种植现代化,确保龙头企业基地规模化、产量充足稳定,产品由龙头企业组团销售,有效规避市场风险,确保稳定盈利。”林州绿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军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十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产业兴旺引领乡村振兴,按照“一村一品”思路,打造特色品牌农业。各村依据自身实际,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经济林果、现代畜牧、旅游休闲等农业产业,成功构建“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富裕、一个品牌彰显一方特色”的现代农业格局。

  “近年来,前峪村充分利用漳河水资源,发展了莲藕泥鳅混养项目,村集体合作社发展了占地12余亩的草鱼养殖项目,种植了90多亩的水稻,另外拥有苹果采摘园130余亩,核桃园400余亩,前峪村去年村集体收入达到40万元。”任村镇前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石军科说。

  农业品牌建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市加快改善农业供给结构,打好高效农业“特色优势牌”,成功申报东姚洪河小米、东岗核桃、东岗花椒、茶店太行菊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个、绿色食品品牌4个、无公害食品6个,有机食品品牌1个。一大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来到乡村田园,赏自然美景,品农家美味。

  “我们将全力打造一个集生态农业种植业、畜牧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体验休闲等为一体的业内龙头企业,把我市的红薯产业做大做强,为乡村振兴添光增彩。”刘志军说。

  十年斗转星移,十年乡村巨变。十年来,我市扎实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优化乡村农旅结构,在乡村植入多元产业,建设田园综合体、文旅小镇和特色村庄,促进农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农旅融合发展新路。黄华山居休闲度假区、红旗渠旅游观光带、姚村镇下里街村、黄华镇止方村等一大批乡村文旅项目陆续建成,优美静谧的田园风光成为城市的“后花园”,吸引各方游客来此旅游度假、观光休闲。

  “止方村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积极实施农村变景点、农民变旅游从业人员、农产品变旅游产品‘三变’工程,加快了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拓宽了群众的就业渠道,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黄华镇止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青松说。

  “前峪村将利用本村优势,以带领百姓致富为目标,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进一步把莲藕、泥鳅、稻田、苹果采摘产业做精做细,把渔业养殖产业做大做强。发展垂钓等渔业周边产业,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百姓走出一条致富路。”石军科说。

  十年砥砺奋进,十载春华秋实。十年来,我市农村发展势头强劲,农村改革逐步深化,特色旅游村庄、旅游民宿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下一步,我市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做强特色产业,做优现代农业,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努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目标笃定,奋力出征。我们将充分发挥市委农办牵头抓总作用,创新思路、尽心履职,努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勇创新路,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李昊阳说。

  记者:徐嘉静 魏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