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写作的实践与体会(三)
林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linzhou.gov.cn  发布时间:2021-10-25 17:59  文章来源:林州市人民政府
分享:

唐兴顺


  最后一部分:我想说一下一个文学写作者需要长期做的几件事。

  一是要长期读书。书籍是人类文化的传送带,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各个历史阶段上人们的情感和生活通过书的记载不断向后传送,它如不灭的薪火照亮人类蹒跚前行的步伐。而我们人类中的每一个生命,作为个体都只有非常短暂的存世时间。除了自然留在我们身上的整体基因之外,是书籍让我们延续和发展着人类共同的意识和记忆,这不能不说是上帝或造物主对人类的偏爱之所在。对每一代人中的文人和写作者来说,读书既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也是自己创作新作品的需要,提高写作本领的需要。具体到写作技能上说,读前人的书别人的书可以在借鉴中比较快速提高自己。即便不能完全学到手,也能从宏观上涵养自己。书读多了,几千年人类文化,浩瀚苍茫的中国传统文化,如日月星辰映照,如紫气祥云萦绕,如春风雨露滋润,文心一脉通千古,一个人的内心就会丰盈起来,丈夫之志,浩然之气就会从生命体上滋生和飞扬。这是文学写作的高境界要求,也是一个文人应该拥有的精神或文化底气。有这个没这个是不一样的,所谓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都是类似的意思。新冠疫情袭来,长时间宅居在家,度过开始的焦虑之后,我开始重读《红楼梦》,为了加深印象采用抄读的办法,每天立在窗下,以窗台作几,并不是全抄,遇到得意会心的段落过去是用颜色笔划线,这次就把它抄下来。一张白纸折出暗线,主要是抄原文,旁边留白偶尔也记下感想和理解的情况。两个多月下来,零星纸张收到一起竟有那么厚一沓,大体有四万多字,觉得有点意思,订到一起,弄了个白纸作封面,写了一个标题——《仰头直脖读<红楼>》,副标题《红楼梦抄读记》。过去觉得好,感性的成份多,现在我更为理性更为深刻的觉得,曹公雪芹真正是人类文化的天才,不说别的,单从描写一项,就是我再怎么学习也难以企及的。写凤姐和鸳鸯联手导演,让刘姥姥用四楞象牙镶的金筷子夹鸽子蛋,闹笑话,给贾母和大观园里众小姐寻开心。写引出众人的笑,性格身份不同而笑的各种姿态:“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在桌子上嗳哟。贾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宝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姆,叫揉一揉肚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这一段具体刻划真是把生活复活了。描写这一项还让人想到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里边写那个天才画家到最后得了麻风病,在一处小房子的墙壁上作画,作者硬生生的靠文字描绘岀了那人间难得的画面,不是靠颜料,纯粹是靠文字把画面的细节、层次、光色、结构、内容,活脱脱摆放在读者面前,这种使用文字的高超能力让人难以相信。作为他们的学生或追随着,虽然得不到他们的水平,但通过阅读我们领略了他们的风采,窥探到了他们的灵魂和内心。知道了在文学和精神的世界里有这样的高度存在,这对我们的生命和写作是会发生持久性根本性影响的。

  二是要长期留心观察生活。生活是文学的原矿,文学作品像一棵树,它的根在生活的土壤里,树长的面貌如何,很大一部分因素来自生活。深入生活这句话是对文学创作者的根本性指导和要求,但是我经常想,每一个写作者不是都存在于生活中吗?只是各自生活的侧重面有所不同,因为某个题材的不熟悉而需要作家去往那个生活里,把不熟悉的内容熟悉起来,这是一种特殊要求,更广泛的理解应该是在“深入”二字上下功夫。我们在生活中,对生活因为熟悉而陌生,把心放到生活上,让生活的河流不仅从身体上更重要的是从心灵上通过,用心观察,留下记忆,用心思考,探寻普通生活内部所蕴含的逻辑结构。深,要进到深处,不浮在表层上;入,进去,到生活的内部去,喜怒哀乐都有真实的生活根据。最近看到贾平凹先生在某大学讲文学的深入生活,具体话记不准了,大意是说深入生活就是深入细节,我很赞成这句话,觉得这是一句可操作可实践的智慧之语。一段生活,一个事物,从根本上说它是有无数的细节构成的。研究一小片棉布的经纬,可以知道整块布的质地,一个斑点,一块鳞片往往反映着事物的全部面貌。学习生活,除了解决思想感情等方面的重大问题之外,针对写作的具体实践,最重要的是学习细节,记住细节。同样是美女的笑,总有细节把彼此区别开来,同样是胜利,各自在获取的途径和节点上肯定是不同的。另外,学习生活还应该有意识地留心事物的边界,有了边界就有了轮廓。真实的生活有时候是苍茫的,混沌的,但是深入其间就可以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连接的痕迹,生活是由一部分一部分构成的。记住细节,寻找边界和轮廓,是写作者在生活里所要特别留心的。

  三是要真心地热爱自然。天地日月、山川河流、草木万物、春夏秋冬、风霜雨露,包括气息流变等等,这是我们的生命之母。三十多年前我写过一篇短文题目叫《地母》,说万物由土而生,土地是我们的总母亲,自然是所有生命的最大公约数。从事写作的人,我们的那一点灵感,或者说才思,说到底是自然所赐予。风、花朵、流霜、落叶、电闪与雷鸣、朝霞与暮霭、枯灭与繁盛,每一点变化都会对生命产生影响。而且,人类社会中所说的文学和艺术的各种形式,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本质上都是对自然的体验和描摹。作为一个文人热爱自然之母应该是我们的基本禀性。我出生在太行山南段一个被称谓为林虑山的地方,几十年来与崇山峻岭为邻,房子西边不远就是太行山主峰,十几年前李敬泽先生曾经为我的散文集作序,题目就叫《以太行山为自家院子》,感谢他深知我心。我喜欢到山里转游,各个季节都去,方圆几十里内河道,树木,花朵,石头,可以说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在任何地方站下来驰怀放目都感到有自然界里无数朋友各呈姿态,向我欢奔而来。最高兴的时候和最不高兴的时候我都喜欢到山里去,一个人,独自站立或行走,或者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有心无心与周围环境对话,默默私语,一片树叶飘落,一个昆虫飞过,抑或头上云朵变色,脚下流水作声,我知道那是彼此心灵的沟通。我们与自然是一体,我们与万物是兄弟,同时自然界的神圣和奥秘也是我们永远追寻不尽的。我们对自然要保持一颗尊敬之心、好奇之心、文人之心,说到底,其深心所在永远都是大地和天空。

  四是要涵养和培育健全的人格和浩气。真诚善良这是基本的,必须要做到的。作为文人,能够独立思考很重要,一事一物,有属于自己的一份思考,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特别是面对比较复杂的事物时能够理性分析,长远考量,作出符合大趋势大规律的判断来;要有悲悯情怀,关注卑微的生命,对弱者有同情心。人民是社会的主体,文人尤其应有突出的人民意识,特别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他们是整个社会的根基,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类社会的走向,文人或文学作品应该向他们致敬。七八年前我有意识地写了一组人物散文,有五六万字,主人公全部是处在最基层生活中的人们,他们卑微但有性格有精神,《十月》《美文》《散文》《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等主流文学媒体分别以《太行九记》《太行草芥》《记太行》《双河物事》等为题进行了刊发和转载,读者的广泛认同,让我感到以底层人民群众为主题的写作所具有的广阔的文学前景;文人还应该有独特的审美情趣,文学创作过程从一定程度上说就是一个细致入微的审美过程,文人的审美不仅表现在作品中,更多的应表现在日常的世俗生活里,俗世中有大美,和生活相混沌,文人要有这个辨识和提炼能力,欣赏美,享受美,表达和传播美,文人有时候有点酸气、骚情是好事;文人还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对事物的感知有提前量,春江水暖鸭先知;还有重要一点,要关心政治,政治是毎一个时代的主流,影响和改变着所有人的生活,是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关键因素和巨大力量。历代文人大都懂得文章合为时而著。古代士人推崇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为国家服务为人生的最高价值。今天的中国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我们关心政治首先就要很好地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领悟力,写出好作品。总之,文人应该是每个时代里头脑比较清醒的人,有思想有才华的人,有能力记录生活并为时代立传的人,有浩气有灵气有大情怀的人。

  (本文根据作者2021年6月17日在安阳师院文学院所作报告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