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村名趣谈
任何一地,地名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林州当然也不例外。结合地名普查,有幸再次同地名打交道,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东西,与大家分享。
“墁地”不再叫“墁地”
外人来到一个村庄,问当地儿童:“你们这个村子叫什么名字?”小孩子回答:“叫‘村儿上’。”问路者顺口说道:“‘村儿上?’还‘墁地’呢!”小孩子立刻说:“你既然知道,还问什么!”原来此村就叫“墁地”。
在林州,“墁地”意为野外,当然有些俗气,而本村人感受更切。后来,墁地村里出了个北平大学生常跃忠,他觉得如果在大城市跟人提起故乡“墁地”,有失尊严,遂起更名之念。几经斟酌,从 “安居乐业、物阜民丰”两个成语中各取一字,称为“安阜”。
石匠发火改村名
就像现在公路边要悬挂村名牌子一样,古代也有村牌,但那是刻在石头上的,或者叫做村碑更为合适。
千万别以为村牌只起个介绍村庄名字的作用,对外人不会有什么妨碍。
有一天,西里两个石匠路过一村,见村碑上刻着“林县河顺湾里村”。二人停下脚步好一阵端详,终于发现了问题:你“湾”谁都行,凭什么要“湾”我们“里村”呢?说时迟,那时快,他们拿出锤钻,一阵乒乓乱响,再看那村碑,瞬间少了两个字,变成了“林县河□湾□村”。随后人们路过,干脆就省去了被碫掉的两个字,将这里称为“林县河湾村”。久而久之,几乎也就没有人知道这里曾经是“湾里村”了,而“河湾村”却越叫越响,且一直沿用至今。
当然,那块缺了两个字的村碑如果还在的话,肯定是一件重要的文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