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历代封国故事
林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linzhou.gov.cn  发布时间:2015-03-06 10:12  文章来源:市新闻中心
分享:

  隆虑作为南太行最雄浑奇险的段落之一,南据白径,北扼滏口,西依上党重镇,东瞰千里沃野,在冷兵器时代自是险关重隘,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封建社会早期封国制度盛行的时候,林州曾数度作为王室、功臣或近戚的领地,被封为侯国或王国。从史料记载来看,隆虑(林虑)先后曾五次为侯国,两次为公主汤沐邑,一次为王国。这些史实的背后,是一个个命运迥然、遭遇各异的人物,和一段段曲折离奇、荡气回肠的历史传奇。

 

汉朝开国猛将周灶

 

  第一个分封在林州的是汉朝开国元勋周灶,他是以军功封侯的,在史书中,他是一个忠诚勇敢、明智宽厚、体恤民生的猛将。
  周灶辉煌的事业成就,起源于一次生死逼迫与铤而走险。公元前208年,刘邦还在安徽沛县泗水亭当亭长。那次,县里强征了一批壮丁,要远送到陕西咸阳服役。不知是秦的不幸还是汉的幸运,县令居然选择了工于谋略、精于人事,却疏于监管的刘邦作押运人。这次用人不察的严重后果,是壮丁们趁着月黑风高大半逃亡。按照大秦律法,押送责任人刘邦不仅要丢掉亭长的乌纱帽,就连乌纱下的脑袋也保不住了。考虑刚到安徽河南交界的芒砀山,距咸阳还远,所以刘邦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一天夜里,他召集其余壮丁说:“大家都逃亡吧,按现在的情况,我也得躲避逃命了。”谁知,除有家庭之累的走掉外,剩下的十几个壮丁们感激刘邦恩义,纷纷表示追随刘邦干一番开天辟地的事业。周灶,便是其中之一。自此,他终生追随刘邦参加了推翻秦朝、建立汉朝的开国大业。
  忠心耿耿的周灶跟随刘邦南征北战、东讨西伐,由于忠贞英勇、稳重宽厚,很受刘邦的重视和信任。仅用两年时间,在公元前206年10月,他就升到连敖的官职,负责汉王朝的外交事务和宾客接待。周灶有自己独特的作战理论与风格,作战英勇,特别善于防守,是著名的防卫高手。楚汉垓下决战,周灶的军队固若金汤、独当一面,有效阻止了项羽大军突围。等楚军军心涣散,周灶又亲自上阵,参加了由二十四名勇将组成的精英狙击团队,称为长铍(刀枪)都尉,一步步把西楚霸王逼到乌江,最终迫使项羽挥刀自刎。
  刘邦称帝后论功封赏,周灶被封为隆虑侯,排在前20余名大功臣之列。公元前201年,周灶正式到隆虑县坐镇治理,极力经营。其间刘吕争权,宫廷争斗不断、皇族内斗不止,周灶一概不闻不问,更不参与纠缠,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稻粱谋”的姿态。后来,许多官僚甚至王族都因卷入纷争而成为牺牲品,大家才为周灶高超的政治智慧所佩服。
  高后七年,即公元前180年,吕后派周灶带兵十万讨伐南越,即现在广东、广西一带。南越人口稀少,尚未开化,常有瘟疫流行。周灶大兵刚到南岭,即染上瘟疫,在南岭驻扎一年多。南越王赵佗久闻周灶是个老成宿将,勇敢善战,就给周灶写信请和;周灶把信转交新继位的汉文帝刘恒。文帝亲自给赵佗写了一封绵里藏针、语带威胁的信,暗示随时可以处置赵佗老家河北真定的家人。结果是周灶兵不血刃就屈人之兵,胜利班师复命。公元前166年,汉文帝14年,匈奴大军入侵宁夏、甘肃一带,汉文帝又封60多岁的周灶为陇西将军,北上阻止匈奴;又派张相如为大将军,率兵从纵深攻匈奴,只一个月时间就将匈奴赶出塞外。陇西战事后,周灶上表请辞,得到汉帝允准,回到封国隆虑养老。
  汉文帝时期,提倡农耕,休养生息,同时免农田租税十二年。自小出身农家、深知民生疾苦的周灶极力拥护这一决策。他说:“农家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不避风尘、暑热、阴雨、寒冻,加上天气水旱虫灾,家中生老病死,实在是世上最辛苦之人,今上体察民情,所施决策受民欢迎,应坚决施行。”在封国隆虑,周灶不时到乡间巡察,督农桑、察民情。对与民争利、破坏生产、民愤较大的贪官污吏,他决不姑息迁就。有一个乡官巧立名目向农民摊派取利,周灶毫不犹豫将其斩首;隆虑周边的强盗匪类慑于周灶大名,销声匿迹。在他治理期间,隆虑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
  周灶于公元前162年去世,葬于封国隆虑。他的儿子周通接任隆虑侯。至景帝中元元年,即公元前149年周通因罪,被剥夺爵位,取消封国。周灶父子共统治林州五十三年。

 

西汉“资深”皇亲陈蟜父子

 

  与出身草莽的周灶相比,后来被封为隆虑侯的陈蟜深厚的皇族背景令人惊叹:他的母亲馆陶长公主刘嫖是汉文帝的嫡长女,汉景帝的姐姐;其姐是陈皇后陈娇,与汉武帝有金屋藏娇的典故;其妻隆虑公主是汉景帝的女儿、汉武帝的妹妹;其媳夷安公主是汉武帝的女儿,汉昭帝的姐姐。因此,陈蟜的外公、舅舅、姐夫、岳父、内弟都是皇帝,可算得上资深皇亲了。
  古时候有个词叫“封荫”,通俗地说就是背靠大树好乘凉。陈蟜在皇族的荫蔽之下,自然有着外人难以企及的优越。因此,公元前145年,汉景帝把从周通家族剥夺的隆虑侯爵位封给外甥陈蟜,食四千一百二十六户(《汉书》记载为万五千户),远远超过他的父亲堂邑侯陈午(一千八百户)。
  实事求是地讲,刘嫖是一个非常精明强干的女人,陈氏家族的荣耀和功名很大程度上都是她极力争取的结果。在陈蟜的封侯之后,她又积极运作、多方游说,成功争取到汉景帝和当时后宫实力派王美人娡的同意,娶到隆虑公主。按照当时的典章规定,朝廷从陈蟜的封邑中拨出一千户作为公主的汤沐邑。汤沐邑,字面上讲,就是供应她及其家族所用的化妆费和洗浴费用的。表面上看,陈家的势力似乎受到一点点影响,但由于隆虑公主是汉武帝刘彻的亲妹妹,有她的加盟,陈氏家族影响力更为强大了。
  不过,陈蟜一生并非平顺坦荡,主要是遭遇了一个遗憾,触犯了一个大错。一个遗憾就是他与隆虑公主子嗣较少,且得子很迟。年纪大了才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昭平君。一个大错,就是在母亲馆陶长公主刘嫖去世服丧期间和侍妾睡觉,并且和兄弟堂邑侯陈须争夺父母遗产,违背了大汉律令和礼制,触碰了皇族“高压线”。史书上评价说,“有禽兽行,按罪当死。”结果,陈蟜、陈须兄弟二人双双自杀,爵位均被剥夺,为自己的荒唐和贪婪付出了巨大代价。那一年,是公元前116年,前后算起来,陈蟜担任隆虑侯共三十年。
  失去丈夫的隆虑公主依照文、景二帝的休养政策治理经营自己的领地,使隆虑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后来,儿子昭平君又娶了汉武帝的女儿夷安公主,使陈氏家族的权势在诸家皇亲中一如既往地巩固。可是在生活上安逸舒适的同时,她始终怀着一块心病——儿子昭平君生性骄纵、不服教条。联想到丈夫陈蟜的荒唐付出的代价,再看看儿子的种种表现,年已渐老的隆虑公主思忖着要做一件前无古人、后乏来者的大事,预防和阻止自己最担心的那个结果发生。于是,她找了个机会,筹措了黄金千斤、钱千万,找到弟弟汉武帝,请求预先为儿子赎一次死罪。汉武帝爽快地答应了。不久,隆虑公主就去世了。
  母亲去世让昭平君彻底失去管教,同时重金赎罪一事更让他有恃无恐,完全忘记了父亲的前车之鉴。他日益无法无天,有一次喝得酩酊大醉,散酒疯竟将夷安公主的保姆杀死了。昭平君被逮捕入狱后,负责案件处理的廷尉请示武帝处置办法。汉武帝身边的人都建议说:“先前隆虑公主曾出钱预先为昭平君赎罪,陛下也应允了她。”都希望汉武帝免其一死。汉武帝泪流满面,叹息了良久,说:“我妹妹年纪很大了才生下一个儿子,临终前又将他托付给我。但是法令是先帝创立的,若是因妹妹求情的缘故破坏法令,我还有何脸面进高祖皇帝的祭庙!更何况,如果免其死罪,我怎样向天下百姓交代!”于是下令将昭平君处死,但仍然悲痛难忍,周围的人也一起跟着伤感不已。
  这本来是一个家族的悲剧,但著名弄臣东方朔却从中看到了机遇。他不失时机地“祝贺”汉武帝:“臣闻圣王为政,赏不避仇雠,诛不择骨肉。《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此二者,五帝所重,三王所难也,陛下行之,天下幸甚!臣朔奉觞昧死再拜上万寿!”起初,汉武帝非常恼火,后来想想,不如索性借此发挥一下,再做点文章,就下令将东方朔从一个待诏官升为中郎,也给自己留下了执法必严、善纳直谏的明君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