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避难地——皇藏峪
林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linzhou.gov.cn  发布时间:2017-11-16 21:11  文章来源:林州市新闻中心
分享:

  徐州省亲,朋友相邀,有幸到汉高祖刘邦避难之所皇藏峪参观。

  皇藏峪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安徽省萧县境内。我们驱车前往,从徐州到目的地也不足一小时的路程,虽已出江苏到达安徽省境内,但感觉并不遥远,倒像是来到了徐州市的后花园。遥想刘公当年,彭城大战兵败,飞马怆慌出逃,且后有楚军追捕,哪里逃?近则无处躲藏,难逃追杀; 远则人马劳顿,非死即困,也只有选择离彭城不远不近的地处深山密林中的皇藏峪避之。

  皇藏峪是一域原始森林,也是中国最大的古树群落。沟深十余里,山险、树奇、石怪、林幽。一入山门,异境豁然。古木参天,绿荫如盖; 峰峦叠嶂,异鸟飞鸣; 路径曲折,山泉四溢。但闻松竹之声与小桥流水相为和唱。因时值盛夏,林中蝉鸣如唱。沿石径拾阶而上,行一二里,见一石刻,上有篆书“醒蝉处”三个大字。细看批注: “刘邦飞马藏此峪,金蝉齐鸣,为掩马蹄声也,故名醒蝉处。”伫立于此,凝视碑刻,时空穿越至公元前205年:刘邦率韩、魏和彭越军共59万人马,趁西楚霸王项羽征战齐鲁之际,攻占了其十分空虚的都城——彭城。项羽闻讯,恼怒至极,立即从齐地亲率3万精兵,回救彭城。因刘邦立足未稳,且毫无防备,被项羽一举击败。汉军遭到灭顶之灾,几乎全军覆没,死者枕藉,泗水为之不流。此乃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刘邦战败后,乘战骑怆慌逃出彭城,直奔萧邑,来到皇藏峪。刘邦飞马此峪时,金蝉齐鸣,淹没了其逃跑的马蹄声,才摆脱了项羽追兵的追捕,脱离险境。此乃天不灭汉王矣!

  时空穿越回来,我们继续在林中穿行,忽见一片香椿林。据史料记载,汉王刘邦在皇藏峪避难时,山民曾用香椿芽做菜招待他。刘邦食后感觉口感鲜嫩,香醇无比,遂发出 “但愿长椿长春”的感慨。

  曾经统率千军万马、志在号令天下的刘邦,此时竟落到隐藏山林、靠山民接济度日的境地,可想当时的他是多么复杂的一种心境。1917年,康有为游皇藏峪,在此处也多有感慨,留下了“山珍梗肥身无花,叶娇枝嫩多杈芽。长春不老汉王愿,食之竟月香齿颊”的诗句。

  在遮天蔽日的密林中继续前行,林更幽、树更奇、景更秀,到处是千年以上的古树。我见过原始森林,但真正让我惊讶赞叹的还是皇藏峪这里,不愧是 “中国最大的古树群落” 。 树龄3200多年的青檀树,或径旁、或深谷、或山崖、 或古寺旁,比比皆是。其干粗大,双人难合其围;其冠若云可蔽天日。古树老藤, 实属罕见。天然氧吧,令人神怡。就在这古檀茂密、景美情幽之处,有一座千年古刹,曰“瑞云寺”。 寺庙坐西向东,依山面谷,规模宏大,气势巍峨。寺中游人熙熙,香客攘攘。从此寺的命名可知,凡来此上香拜谒者,都希望吉祥如意,给自己带来瑞气祥云。

  从瑞云寺南门出去,沿人工木梯盘旋而上,向西南不远的半山腰,有一天然石洞,洞上方有后人所书“皇藏峪”三个大字。洞口两边的巨石之上,正好有一巨型“飞来石”将洞口挡得严严实实。不攀洞前,根本看不到此处有洞,实乃绝妙藏身之处。从“飞来石”下面约一米高的洞口钻进去,洞内方圆不足十米,洞高成人尚能站立,可容纳数人藏身。此洞原名“秦王洞”, 后改为“皇藏洞”,都与刘邦有关。刘邦曾先后两次避难于此。第一次是于公元前210年。据《史记》记载,刘邦早有帝王之气,他走到哪里,哪里便会有紫气祥云笼罩。秦始皇得知后,为消除威胁、杜绝后患,于公元前210年亲率大军东巡镇压。为躲避秦始皇镇压,刘邦来到皇藏峪的山洞隐藏起来,之后,走出皇藏峪就组建了自己的汉王军队。 第二次便是公元前205年的楚汉相争。 刘邦兵败彭城,为躲避项羽的追杀,再次隐藏此洞。刘邦逃过此劫之后,走出皇藏峪就打下了自己的大汉江山。洞旁摩崖石刻有诗云: “古寺深深立洞前,参天大树遍青山。若非蛛网来相护,岂有汉家万里关。”的确,刘邦当年若不是逃到此峪,躲进此洞,则早已被项羽灭杀。 没了刘邦,就不可能有后来的大汉王朝,历史不知道又该怎么书写。

  从“皇藏洞”下来,向东南是后人修建的一座亭台。台中央立有一座石碑, 上书“拔剑泉”,亭台旁边有一泉洞。据说,刘邦当年兵败逃到皇藏洞时, 人困马乏, 口渴难忍,寻水不得,急怒之下拔剑刺石,剑至石穿, 拔剑泉涌, 故而人称“拔剑泉”。离“拔剑泉”东侧十余米,又有一泉,曰“马扒泉”。刘邦的坐骑当时也是困渴至极,用马蹄刨扒乱石,竟然扒出一个马蹄形泉眼,泉水四溢,解了战马困渴之急。后人称之为“马扒泉”。据说此两泉是先有“马扒泉”而后有“拔剑泉”。当时刘邦逃到此处已是夜晚,为寻水源,夜里不敢用灯火照明,怕追兵发现,只能黑灯瞎火到处寻水,在其坐骑用马蹄刨扒乱石先刨出泉水之后,刘邦不仅不饮,心中更加气愤,心想,我堂堂汉王岂能饮用畜牲所刨泉水,盛怒之下才一剑刺石,扬长而去。其军师樊哙急忙将剑拔出,不料拔剑泉涌,刘邦才欣喜畅饮。

  看罢拔剑、马扒二泉,天色已晚,我们返程赶路。虽然这里景点众多,但也不能每处必看;虽然这里“负离子含量极高”,但“天然氧吧”也不能常驻; 虽然余兴未尽,稍有遗憾,但这里完整的、特有的生态保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历史悠久的汉文化珍贵遗迹,以及享誉黄淮的地方名菜佳肴,都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李学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