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的生命》写作感悟
近日,我市作家协会专门举行《向上的生命》新书座谈会,我既诚惶诚恐,又非常感动。不安的是一本初涉文学写作者的小书在大家面前呈现,甚觉汗颜;感动的是大家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唐兴顺主席亲自作序又亲自安排,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为写作者而高兴”。
我仿佛是在梦中,做了一个幸福的梦,而且是一个把青年时代曾经的梦想在花甲之年变为现实的梦。
说实在的,我写这么一些东西,良莠不齐,尤其是刚开始写,行政公文痕迹颇浓。把两年多时间的习作原貌收录(除在1980年《林县文艺》第1期上发表一篇处女作之外),既是对我过去经历的一些记录,也是对我习作成长的一个检验。每一篇文稿,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行文字,都能引发美好或苦涩的记忆,如“把脸贴在捶打过的布面上,还能闻到一丝丝淡淡的麦香味道”。
我觉得我的人生经历,就像在石板岩大山里采风时看到的那棵柿子树,硬是要从房屋的旮旯里,用吃奶的钻天劲,高出三层的楼顶,伸出它的枝条,用向上的努力去接受阳光雨露的滋养;我病后身体的康复,是用向上的心态去提振精神;我书写的内容也是用向上的文风去讴歌真善美、弘扬正能量。用我的一篇散文《向上的生命》作书名,既是对我人生经历的素描,更是发自我内心的感悟:“生命诚可贵,向上价更高。莫道桑榆晚,为文自逍遥。”
写作的源泉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写你的村庄,你就写了世界。”这话给了我启发,也让我明白了写作的真谛。
“自己的村庄”,就是那缠绵一生的浓浓乡情、风风雨雨的人生经历、喜怒哀乐的情感积淀。对过去的时光进行过滤筛选,就会发现许多价值无限的碎片。用记录或叙事的手法把这些有价值的碎片写下,一片一片地连接起来,从而也就构筑成了“自己的村庄”,有了自己的精神乐园和创作的源泉。这使我在写作过程中从观念上实现了“由无处着笔没啥可写”到“故乡,就是常见的文学意象”的转变,故乡也即“自己的村庄”。正如冯骥才所言:“故乡的一切,自然都会化为作家笔端淌出的文字来。”
写作的力量
文学是什么?它是无形的画、无声的歌、无韵的舞。文学的力量,不容小觑。花一样的青春需要力量,艰难的成长需要力量,承受波折的意志需要力量!力量,可说是无处不在。于我而言,文学,就是那源源不竭的动力。
我感恩文学,青年时与文学结缘,为我的生命增加了厚度。一篇通讯稿件的发表,让我走上写作之路;文学作品的获奖,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从农民到干部,从行政到司法,为民路上也曾有过荣光。
我感恩文学,老年时与文学相恋,为我的生命增加了长度。退休之时,身患一场大病,如果不是写作和文学,有可能走不出痛苦的阴霾。正如唐主席序中评价:这次发力像一个神秘的推手,让我进入了写作的一个新境界。
写作,打开了我心灵上的枷锁,她似一副良药,医治好了我的创伤;更是营养补品,让我精神焕发,让我找到了现在生活的方向。在文学的路上,我还是一个学生,更需努力前行。不求闻达于世,只求尽情尽兴。
写作的意义
在人生的旅途当中,去呈现旅途中的风景,呈现内心情怀,呈现人格的光辉和情操,写自己,写人物,写社会,这就是写作的神秘和美好,既是写作的意义,也是人生的意义。
生命的价值不仅仅是存在,更重要的是去实现价值。用写作去体验,不断实践与探索,不断去完善和提升自己,写作的意义就化作为人生的意义。
写作路上,我遇上了像唐兴顺主席、陈才生教授和吕志勇作家等多位贵人,我如得阳光雨露滋润,禾苗日渐见长,激发了我写作的热情,并在写作中提升着自身素质和写作水平。三位老师的序言,揄扬有加,让我愧不敢当,但确实是对我现时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作出的诠释。我写作,我快乐,我幸福!
“活过,爱过,写作过。”这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生命的意义如是也。
让我们为所有写作者而高兴吧!
(于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