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林州境内先后发现十余座宋金时期砖雕壁画墓。墓内装饰有一定的布局,上部多是砖雕仿木结构,后壁做出假门窗(少数墓内东西壁中部也置有假门窗)。两侧壁表现墓主人夫妇宴饮图、伎乐、孝行图和家具题材,繁缛华丽。而壁画砖雕中最醒目的画面便是夫妇宴饮图。
1999年5月,林州市城西幼儿园西侧施工时,发现一座北宋砖雕壁画墓。文物部门派人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墓中随葬品较少,主要是砖雕彩绘仿木结构、孝行砖雕及夫妇宴饮图。
墓葬中夫妇宴饮图,过去也称为“开芳宴”,现在也有学者叫作“夫妇对坐图”。此墓中的夫妇宴饮图,位于墓室东壁北侧。画面的组成是:阑额(柱头间的横枋)下为古钱纹帐饰,下为悬幔、组绶,幔下、组绶间绘三朵折枝牡丹花;其下饰男女对坐和砖砌桌椅等物的侧面。左边一妇人,坐于椅上,头梳高髻,上穿黄色双领对襟旋袄,下系深黄色百褶裙,袖手胸前,面向右侧,当为女主人。其右后饰一头梳双髻侍女,着黑交领衫。右侧为男主人,侧身坐于椅上,头戴黑色幞头,穿黑色交领长衫,袖手胸前。其左后一男侍童,头束髻,穿交领衫,手捧果品。男女主人间砌有一桌,桌、椅涂黑色,皆方脚,桌、椅面下皆雕花牙子。桌上绘一短流注子(酒壶),注子下有通体饰花瓣的托盏。
夫妇宴饮图,是中原北方地区宋金砖雕壁画墓中流行的图像。其中,最为常见的图像样式是墓主人夫妇端坐椅子上,对坐或者并坐,夫妻之间或者前面设置一桌,桌上放置供品或者鲜花。
早期墓主人的形象大都出现在墓主人死后飞升的场景中,但是,这样的情况到东汉似乎有所改变。东汉时期开始流行在墓室或者是墓 地祠堂壁面上绘制或者刻画墓主形象。
北大宿白先生在《白沙宋墓》中,将这一场景与对壁的伎乐场面合观,与文献中所记“厅前歌舞,厅上会宴”的“开芳宴”场面相合。但随着后来众多宋金墓的清理发掘,发现对坐场景与伎乐或杂剧题材正面相对的墓例也只占较少数。桌上摆放的器具更接近一组祭祀用具。在山西晋光药厂发现的金大安二年(1210年)墓内坐墓主人夫妇,男执念珠,女持经卷。另在牛村的金天德三年(1151年)墓中的墓主人像龛上方书写“永为供养”。山西稷山马村M7金墓内的《段楫预修墓记》中所言“修此穴以为后代子孙祭祀之所”。这些说明从早期的一桌二椅演变到晚期的墓主人夫妇对坐、并坐的场景,是墓中最重要的装饰,似乎是在墓中设置的墓主人夫妇灵位。
这一时期墓主人的形象显然不是早期描绘墓主人死后升天的场景,而是世俗趣味更加浓重,他们或坐在楼阁建筑中,或处于帷帐之下,或观赏歌舞杂技,或享用坐榻前的盛宴。画面往往以墓主人夫妻二人并坐的方式出现,且墓主人的形象一般大于周围侍者的形象。或侧面,或正面,或半侧面,形式较为多样。
同时,墓壁各面都饰以砖雕或彩绘,描绘了墓主人家居生活的场景,包括墓主夫妻对坐、侍者备食、乐者表演伎乐、杂剧等场面,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这类墓葬的仿木斗栱与壁面装饰非常繁复。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墓葬的尺寸通常不大,墓内的随葬品也较少,少者一两件,多者不过十数件。仿木结构的砖雕壁画墓,自北宋中晚期开始在中原北方地区的平民中广为流行,至金代后期成为该区域内最具代表性的墓葬形式。
河南地区主要流行于北宋中晚期或宋金之际墓葬中,多直接在墓壁上彩绘,或者先砖砌一桌二椅,然后再在桌椅上彩绘墓主人及身旁的侍者形象,图像大都为墓主人夫妻对坐、中间桌子上放置酒果等供品、墓主人身后设置屏风等做法;而晋南地区则多见于金代墓葬,流行雕刻(浮雕与圆雕均有)的表现方式,墓主人夫妇对坐和并坐皆有,中间桌上除了有酒果祭器以外,还流行砖雕香花供养等。
自汉代以来人们便已将墓葬视为地下宅第、死后居所。隋唐时期,墓葬壁画中经常出现的站立者身份往往是墓主的侍从,其在墓葬中的功能是为墓主提供各种服务或彰显墓主的权贵身份。然而,宋金时期仿木结构墓葬形制的使用者,多是无官品的富足平民,尽管这一时期墓葬壁画装饰中,依然有捧物人物或站立者出现,但其意义和功能却发生了重大改变,他们不再是侍从,更多的是家庭成员,体现的是家庭的和睦氛围。
如果把站立者的身份解读为家庭成员,再去观摩此类图像,就会发现,宋金元时期的这类壁画,不再是奴仆成群、等级森严的贵族生活场景再现,更多的是表情安详、神情交流、家庭和睦的平民普通生活的体现。这类构图甚至依然影响着当今社会,正如长辈端坐于中心,晚辈站立周围的全家福合影模式。
宋金时期北方地区的墓葬,采用了较为独特的方式,创建仿现实生活建筑样式的空间。建墓者主要利用墓砖以及墓壁上的彩绘来建造多层铺作(斗栱)的仿木结构元素。墓砖通常根据不同需要烧制、拼装并雕砌成不同的建筑部件,并以建筑彩绘将墓室空间分割为不同层次。墓壁上还以砖砌假门窗、桌椅、衣架、灯檠等家具陈设。这些元素以十分具象(具体、不抽象)的方式,强化了墓室作为死后居所的象征功能。
在这类砖雕壁画墓中,墓主夫妇画像是最为常见的图像题材。北京大学秦大树教授在《宋元明考古》中提出:这种墓主夫妇对坐、并坐的场景,最初可能由唐末宋初仿木构砖室墓中的家具“一桌二椅”的陈设方式发展、演变而来,在宋代中晚期成为了墓葬中最重要的图像题材。
宋代以儒家原则为基础的伦理道德的同一性逐渐建构起来,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认同了以家庭、宗族关系为中心,理智、克制、和睦的生活规则和秩序,以汉族为主的中国文明的同一性形成,并最终奠定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世界。宋代是近世的开端,形成于这一时期的生活方式,甚至影响着当今的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