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 英雄精神永驻——记南谷洞水库英雄元金堂
林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linzhou.gov.cn  发布时间:2019-10-25 12:07  文章来源:林州市新闻中心
分享:

  在林州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景区内,有一座风景秀丽碧水荡漾的太行平湖——南谷洞水库,它是林州百万人民的饮水之源。

  眺望太行平湖的美景,俯瞰库水滋润的万亩粮田,喝着清澈甘甜的幸福水,联想油然而生。我仿佛看到:上世纪60年代我们全校师生,每逢清明节为英雄扫墓的情景;仿佛在聆听我的父亲,曾多次讲起他的老战友元金堂为修建南谷洞水库而英勇献身的故事。

  元金堂是林州市任村镇石岗村人,1959年在修建南谷洞水库一级洞时英勇牺牲。时任林县县委书记杨贵亲笔为他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杨贵书记为什么在为英雄题词中还专门用了“生的伟大”这个词呢?故事还得从头说起。元金堂并非石岗村元太福的亲生儿子,原籍是任村乡仙岩村人。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特大灾荒,饿死了不少人,元金堂的父母也没有逃过这一劫。不满7岁的元金堂,从小就无依无靠成了孤儿,只好流落他乡。年龄又小,胆小怕人,只好靠好人的怜悯度日,晚上不是睡在街头的屋檐下,就是钻进打谷场的草垛里。

  农历十月二十四会,是任村集一年中最大的传统庙会,随着天气渐渐变冷,方圆几十里的百姓都要来赶集,买一些过冬的东西。那天,正在赶集的石岗村元太福,兜里提着两个烧饼,蹲在地上休息。正准备返家时,一位皮包骨头的瘦小男孩,站在了他的面前,光着脚,两眼发直,黑乎乎的小手拿着一个小小萝卜头,还不停地往嘴里塞……

  元太福看在眼里,疼在心上,马上把自己舍不得吃的两个烧饼递给了他,只见他不一会儿,就狼吞虎咽地吃完了。几经询问,才知道了他的身份和一些家境情况。元太福膝下无子,于是,就在集上给他买了一身新衣服,带他回了家。从此,两老一少便组成了一个相依为命的三口之家。

  元金堂从小就很懂事,在父亲的呵护下,读了两年书,聪明伶俐的他一学就会,《三字经》《弟子规》以及珠算和乘法口诀等,都背得滚瓜烂熟,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人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点不假,元金堂也很勤快,经常帮助年迈的父母做饭、洗衣服,甚至下地干农活,做啥像啥,街坊邻居都夸他是个既听话又孝顺的好孩子。

  1957年,林县人民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掀起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高潮,为改变林县水缺贵如油的历史,吹响了修建南谷洞水库的进军号。元金堂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踊跃报名,在刚刚结婚不久,就投身到了修建南谷洞水库的战斗中。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哪里最艰苦他就战斗在哪里,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处处超额完成任务,样样干得出色,多次受到指挥部领导的表彰。

  一级洞,是南谷洞水库一项先行排水工程,位于水库的最底部,和大坝紧紧相连,俗称咽喉工程。首先是技术含量高,一旦出现坡度和水平方向的误差,就会对未来水库发挥效益产生巨大影响;其次是施工难度大,30米长的隧道和20米深的垂直天井,必须是遥相呼应,不能出现丝毫误差,否则就会功亏一篑,窝工误时。在那科学仪器都不先进的时代,困难和艰巨可想而知!工地指挥部经过反复考量和筛选,最终把一级洞的开凿任务,交给了元金堂所在的任村乡石岗村连队。能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和信任,都与青年突击手元金堂密不可分。

  水库设计的一级洞,完全是在太行红岩上进行的。质地非常坚硬,锋利的钢钎,打不了几下就变钝了,即使装上炸药用炮崩,也只能炸出一个小坑儿。再加上一级洞的直径不足3米,施工工作面非常有限,再多的人马也发挥不开作用,严重影响了水库建设的整体进程。

  元金堂苦思冥想,大胆提出了一个排炮、鸡窝炮和扳炮相结合的工作方案。所谓排炮就是:在洞的圆周打数十个小炮,串连起来,同时引爆,全面开花;鸡窝炮就是先在洞中间炸个小坑,然后装上数百斤炸药重炮推进;扳炮就是利用雷管和炸药不同的方向和部位,直接将巨石炸成碎石。经过试验,大见成效,凿洞速度加快了5倍。南谷洞工地指挥部,还把元金堂这一方案,在其他工地全面推广。

  随着隧洞的继续延伸,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空气稀薄、氧气不足,再加上洞顶的碎石不断掉落,极易造成人员伤亡。正在连长发愁的时候,元金堂主动站了出来,担起了这一工作重任。每次上工,他都要提前半个小时来到工地,检查几遍,把洞顶的碎石用钢钎去掉;没有电和通风设备,他就用一些衣服和草袋,在洞里来回扇动,使洞内外空气充分交换,确保施工氧气供给。

  元金堂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家里有六十多岁的双亲,和刚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能不想吗?但他总是一心扑在工地上,把自己的事置之度外。有一次,年迈的老父亲下地干活,不幸摔了一跤,住进了医院,石岗村党支部副书记、工地连连长程立法,再三叮嘱他回家看看,他的回答是:“家里有我媳妇就行了,工地工程任务这么紧……”后来在大家一再劝说下,他才松了口。然而,他和工友一直战斗到傍晚9点,才踏上了回家的路程。27里的山路,夜间行走比较缓慢,当回到家时,已经是晚上11点了。

  那时候家里还没有钟表,鸡叫头一遍的时候,元金堂就起了床,安慰了老人,和队友们挎上行李,朝工地出发了。当徒步到离南谷洞水库不远的尖庄村上边深沟时,一团蓝色的磷光映入了他们的眼帘,一会布作一团,一会儿分散成若干个小球,吓得队友们停住了脚步。读过几年书的元金堂,镇定地向队友们解释了这一自然现象。说完,他们就三步并作两步向工地奔去。到达工地时,还不到凌晨4点钟。他回家看望自己的老父亲,连半天时间都没耽搁。他的这一表现,深深感动了工地民工,也激发了他们大干快上的积极性。

  就在一级洞掘进到25米深的时候,一场意外事故发生了,一块碗口大的红火石从洞顶掉了下来,砸在了炸药箱上,顿时冒起了白烟,放在一起的还有导火线和雷管。一旦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直接影响着修库民工的生命安全。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来不得半点犹豫。这时,只见元金堂奋不顾身地抱起50多斤的炸药箱,箭一般地向洞口跑去,说时迟那时快,一声巨响在元金堂怀里爆炸了。26名民工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人民的好儿子元金堂同志,却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年仅24岁。

  元金堂的英雄事迹,感人至深,迅速在全县传开,杨贵书记亲自为他题词,高度赞扬了他的高尚品质;共青团河南新乡地委为英雄撰书《董存瑞式的英雄元金堂》;林县县委、县政府也发出指示,号召全体修库民工,以元金堂同志为榜样,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大干苦干,为早日建成南谷洞水库,造福人民而努力奋斗!县委宣传部也把元金堂的英雄事迹,印成上万册的宣传资料,发到各工地连队以及全县各乡村基层组织,一场学英雄赶英雄的活动在全县迅速展开。

  元金堂牺牲后,撂下了60多岁的老父母和不满周岁的孩子,老的老,小的小,整个家庭处于无限的悲痛之中,县委、县政府给这个英雄的家庭赋予了崇高的荣誉。并把杨贵书记的题词,刻成牌匾挂在了英雄家庭院落的门头上,金光闪闪,熠熠发光。同时也给了这个英雄家庭无微不至的关怀,元太福老人感激之余,也表现出英雄家庭的高尚品质,不向政府伸手,自食其力,并在之后的红旗渠工程建设中,年迈的他还多次要求,接过儿子的钢钎,参加修渠的战斗,并把孙子的名字改为元渠生,以纪念红旗渠这一浩大的历史工程。

  1960年,引漳入林工程开始动工,十万大军战斗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战斗在热火朝天的工地上。有一面旗帜格外醒目,上面写着:“元金堂英雄连”,不错,这就是元金堂生前所在的连队任村乡石岗连。这支队伍,先后战斗在渠首、谷堆寺、青年洞等渠段,在元金堂精神的鼓舞下,先后涌现出:红旗渠一等劳模程土生,模范连长贾秋生,青年突击手李二红、程德本等模范人物。石岗连队的表现,仅仅是个缩影,而元金堂的英雄精神,作为一面旗帜,在红旗渠的工地上,产生了取之不竭的巨大动力……

  六十年过去了,南谷洞水库,作为红旗渠重要的补源工程,滋润着林州的万亩粮田,还为林州的百万父老乡亲提供了清洁甘甜的幸福水,甚至成了红旗渠·太行大峡谷风景区的一条靓丽的风景线,引来了全国各地的上万名游客前来观赏……

  随着时间的流逝,英雄身影远去,但在林州水利发展的历史里,在南谷洞水库的丰碑上,却永远铭记“元金堂”闪耀的名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英雄精神,历久弥新。就像红旗渠总设计师杨贵当年在为英雄题词所说的“为水利建设而献身的英雄,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程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