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三” 趣(三十八)
林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linzhou.gov.cn  发布时间:2015-11-06 14:32  文章来源:林州市新闻中心
分享:

  我市带“庄”字的地名共有236个,数量仅次于“沟”字,它带给我们的是与人类活动直接有关的村落文化,如名人故事、居民姓氏、地理特色等,这对读者进一步了解林州历史,不无裨益。

  刘家庄

  刘家庄位于城区西南部。此村虽名为刘家庄,却不是刘姓人立的村。据原康镇曹家沟《侯氏族谱》记载,清朝光绪年间,天气大旱粮食绝收,北马巷村侯玉昆无法生活,肩挑两个儿子带着老婆去山西逃荒,走到林县城西南阎家台村一刘姓人家的打麦场边时,天就快黑了,刘家大管家问他去哪里?他说逃荒上山西,管家说:“走到哪儿都是做活儿,我们这里正缺人手,你们就别走了,全家住在场房里,你给我们打短工,让你媳妇做饭,管吃管住没工钱,给你些地自己种,以后打点儿粮食维持生活行不行?”走投无路的侯玉昆别无他法,便同意留下,全家住进了场房里。

  二十年后,刘家遭遇人祸,衰败破落,把地卖给了侯家,这时,侯玉昆的两个孩子也都长大成人娶妻生子,人口日渐增多,便又在场房边盖了几间房子,形成了一个村庄。因这里原是刘家的场房,人们便称其“刘家庄”。侯玉昆也因此成了刘家庄的创建人。

  落家庄

  落家庄位于黄华河和关岭沟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明代立村时,村中秀才甄如玉见当地河水充裕,每逢晴日傍晚,满天彩霞映入水中,天上地下一片金黄,景象十分壮观,便提议将村名定为“落霞庄”。在1932年出版的《林县村庄名录》中记的就是此名。后因河水渐少霞光消失,村名逐渐改叫成了“落家庄”。

  谷堆庄

  谷堆庄位于林州城区西南隅,以村外有数丈高的土堆而得名。

  林州《旧志》载:“古冢在县南四里,凡十有一,不知始自何代,或云高齐时所遗。”又云:“谷堆庄,有古冢高数丈,传北齐所遗。”究竟此地为何人墓葬,至今不得其解。而民间传说此谷堆却不是古墓,而是北齐时期用于迷惑敌人的军事遗存,名曰“虚粮冢”。北魏、北齐时期,林州战事不断,将士们利用自然地形分别在东北、西北、东南3个不同位置,堆积了11个数丈高的土堆。经过外表伪装,变成了11个“粮草垛”, 借以迷惑敌人,不敢轻举妄动。

  后来,在这些土堆中间,形成了1个村落,因林州人称土堆叫“土谷堆”,人们便称其为“谷堆庄”。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的土堆大多被夷为平地,最后只剩下了3个。1975年前后,平整土地时,又将东北、东南方的两个平掉,只剩下了村西北的1个。留下的这个土冢高7米,东西长30米,南北宽20米,上面树木杂草丛生。观其外形,似是汉墓。1979年11月25日,林县革命委员会将其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究竟此墓是真是假,需待日后发掘后才能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