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五子”之林州邵雍
林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linzhou.gov.cn  发布时间:2017-11-24 00:07  文章来源:林州市新闻中心
分享:

 

  林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数以百计的名流大家,他们名垂千古,光耀古今,是厚重林州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地标。即便是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每每提到他们,依然感觉光彩照人。

  一代大儒邵雍便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衡漳,即林州市城郊邵康庄村(亦有涿州和衡水之说)。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葬于伊川。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为纪念康节先生,其出生地上杆庄易名邵康庄。历史上,邵雍与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并称“北宋五子"。

  邵雍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一生最主要的哲学著作便是《皇极经世》12卷,他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该书中。邵雍推演了宇宙演化的过程,论述了世间阴阳消长的循环模式,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天圆地方”的理论。在冯友兰主编的《中国哲学简史》中,邵雍的理论占据着重要地位。

  邵雍是一位伟大的诗人。邵雍一生存世的诗有三千余首,编辑有《伊川击壤集》存世。《山村咏怀》是邵雍流传最广的一首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朗朗上口,韵味无穷。邵雍有闲居、读书、饮酒、作诗的四大雅好,他的许多诗充分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太平盛世的理想,如“花前不饮酒,终负一年欢”,如“不愿朝廷命官职,不愿朝廷赐粟帛。惟愿朝廷省徭役,庶几天下少安息”等,邵雍的诗被后人称为“康节体”。

  邵雍是著名的易学大师。著有《梅花易数》集其大成,有洞察宇宙万物之功力。正因如此,邵夫子被民间称为卜算大师,也正因如此,算卦的邵雍一度登不上大雅之堂,倒是被民间津津乐道。在邵雍生活过的地方,确实留下了大量邵雍神算的故事。把邵雍当成算卦的祖师爷,实在是矮化了大师的功名。

  邵雍还是一位“旅游达人”。邵夫子青春年少时,豪情万丈,仗剑远行,游历四方,与山川大地为伍,与鸟兽虎豹为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去便是很多年。邵雍用自己的脚步,在大宋帝国的版图上犁出了一道道诗行。直到有一天,他说,道在是矣,带着满身风尘游子归家。游走的邵雍,颇有太白遗风,霞客风范!

  邵雍厌恶官场的滚滚红尘,一心只想做个自由自在的人。邵雍两次被举荐做官,但他都婉言谢绝了。像孔子一样每日著书立说,教授学生,赶着自己的小马车闲逛,全洛阳的人见了他,都会拍手欢迎,说我家先生来了。偶尔再弄盘小菜,喝点小酒,醉意朦胧之中再吟诵个风花雪月诗,这就是逍遥自在的邵雍。

  邵雍的朋友圈不得不提。邵夫子16岁从邵康移居辉县,后迁伊川,20年后又举家迁往西京洛阳,因为他的学识,集结了一帮赫赫有名的朋友圈。在辉县时,他的老师是易经大师县令李之才。在洛阳时,他的一帮好朋友中,有前任宰相司马光和富弼,有诗词大家吕公著,还有西京留守王拱辰,个个身手不凡。邵雍初到洛阳,无房可住,王拱辰、司马光和富弼共同出资给邵雍买了一个庄园。邵雍将大院自命为“安乐窝”,自称“安乐先生”,借此终享晚年。为此,洛阳也便有了一个安乐镇。一千年后的今天,安乐镇上的安乐窝仍在,居住的仍是邵康节后人。

  康节遗风,为世人所称。邵雍隐逸一生,淡泊功名,心怀天下,以德感人,邵雍教化之处,民风淳朴,文风大盛,文脉之地的邵康庄,虽弹丸之地,至今也是人才济济。夫子讲学的西京洛阳,也一度人才辈出,皆因先生德行感召。邵雍六十七岁谢世后,被哲宗皇帝赐谥康节,后世称之邵康节。清朝康熙帝赐匾“学达性天”,尊称其为邵子、邵夫子,并颁昭夫子与孔子并列配享文庙。朱熹更是在诗中,赞誉邵雍为“天挺人豪”。邵夫子的后代子孙中,出了一个著名人物邵逸夫,如今邵逸夫的故居中,正门大厅的匾额上书四个楷体大字“康节遗风",那是邵氏门庭祖上的光荣和千年不变的家风!

  太行山下,美丽林州,当我们漫步沧桑的古村落,或者走过一条条文化街巷,驻足凝视这些历史名人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这些闪耀着历史荣光的名字。他们是我们古老林州文化自信的根脉,他们在历史上留下的亮光,会一直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张国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