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提水站和机井
一、提水站
红旗渠建成后,位于渠线以上或有渠上地的队积极兴建提灌站,到1982年止,先后建提灌站227座,可灌面积3.6万亩。工程较大的有东岗公社曙光扬水站,位于红旗渠三干渠曙光洞62米深的18号竖井上,1969年6月,由北京水利水电学院(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教育革命小分队36名师生来林县参加社会实践,进行扬水站和水库设计施工,深受干部群众欢迎。该提水工程于1969年11月动工,1970年10月竣工。开挖土石2.9万立方米,砌石6200立方米,夯土3500立方米,投工11.44万个,投资8万元。安装深井泵2台,共60千瓦,扬程70米,管道直径191毫米,单机提水量140立方米/小时,泵房旁修一小水库,库容量4.3万立方米,库底南北各有3个放水闸。丰水季节抽水入库,供早季灌溉。该站除解决东、中、西卢寨、燕科等4个大队人畜吃水外,还可灌溉耕地2000亩。每当群众用水时,就想到北京水利水电学院师生所做出的贡献。
二、机井
由于红旗渠水的浇灌,地下水位升高和开采技能的提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地下水开发速度加快。打井工具由,工发展到利用大锅锥、红心钻等现代化机械设备。1973年成立县钻井队,国家陆续无偿调拨给一部分先进打井机械,有冲抓锥、乌卡斯型冲击钻机,组织了电测仪找水队伍。单机每年可打井10眼左右。井壁用水泥预制管,井钻成后,用卷扬机将管吊入井内,比原来的石砌、砖砌制作容易,代价低。打机井,充分发掘地下水源,给山区人民带来很多好处,进一步解决了人畜用水和农业抗旱用水。1981年7月,县政府在采桑公社召开打深井现场会议,强调“统一规划,资金自筹,国家定补,渠、井双配套”。为鼓励各村打井,在深井打成配套后,每眼并国家补款1万元,各社队形成打深井热。12个公社组织了钻井队,有钻机24台,加快了打井速度.o河南省冶金一队工程师刘振江、濮 阳 林县钢铁厂工程师张建中和县水利局技术员呼会增(采桑公社呼家窑大队人)、郭海秀(合涧公社人)、宋俊生(采桑公社南采桑大队人)等,测量地下水技术较高,测定井位准确,为全县钻井做了大量工作。1990年至1992年,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红旗渠杯”竞赛中,各乡村打机井142眼。
红旗渠灌区提灌站和机电井统计表
红旗渠灌区提灌站和机电井统计表
公 社 |
渠道上提灌站 |
机电井 |
||||||
处数 |
现有装机 |
水泵(台) |
可灌面积(亩) |
总 |
完好 |
可灌 |
||
柴油机 (马力/台) |
电动机 (瓦干/台) |
|||||||
总计 |
227 |
2320/62 |
7502/232 |
290 |
36330 |
818 |
646 |
27774 |
城关 |
14 |
73/3 |
385/22 |
25 |
3920 |
509 |
410 |
17892 |
合涧 |
16 |
100/4 |
297/17 |
21 |
1465 |
1 |
|
|
原康 |
11 |
40/1 |
595/14 |
15 |
1050 |
|
|
|
小店 |
4 |
170/3 |
220/3 |
4 |
1100 |
3 |
3 |
250 |
荼店 |
10 |
379/10 |
68/2 |
12 |
1260 |
|
|
|
东姚 |
32 |
825/18 |
269/14 |
32 |
2960 |
|
|
|
采桑 |
26 |
60/2 |
2245/45 |
45 |
5125 |
4 |
2 |
|
横水 |
24 |
274/4 |
250/11 |
14 |
6190 |
|
|
|
河顺 |
39 |
263/9 |
8135/35 |
44 |
2165 |
5 |
4 |
260 |
东岗 |
33 |
12/1 |
1243/37 |
34 |
9633 |
|
|
|
任村 |
17 |
151/7 |
1007/30 |
36 |
1262 |
|
|
|
姚村 |
1 |
|
110/2 |
22 |
200 |
296 |
227 |
93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