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传承弘扬 保护利用 学习转化
安阳奋力打造红旗渠精神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安阳时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去年11月2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安阳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意见》,赋予安阳建设红旗渠精神高地的功能定位。
542万安阳人民牢记领袖嘱托,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紧紧围绕“一高地一区三中心”战略定位,拉高标杆、压实责任,奋力打造红旗渠精神高地。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不朽丰碑 高高矗立
5月28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报告厅内座无虚席,“红旗渠精神进校园巡展”第十站在这里启动。
一幅幅历史照片、一段段文字记述、一件件修渠实物再现当年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岁月,讲述曾发生在红旗渠畔的动人故事。叩击心灵的主题宣讲令现场听众沉浸其中,为之动容。
“我含泪听完了整个宣讲,被林县人民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所折服,钦佩他们一代接着一代干,创造出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光辉历程。”“前辈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在用双手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孕育出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广大师生被触动、被震撼,感受这深刻的精神洗礼。
从2023年11月在郑州大学举行首展,“红旗渠精神进校园巡展”“红旗渠精神宣讲万里行”先后走进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0余所高校开展活动,走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河南省委党校等单位开展宣讲,总计约15万人次参观学习,引发观众强烈情感共鸣。
这一场场“行走的思政课”“青春的大讲堂”,让红旗渠精神进党校、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把红旗渠之歌唱响祖国大地。
红旗渠精神绽放光彩的背后则是我市对红旗渠精神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和阐释。
“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 全面推进现代化河南建设”“新时代新征程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永在”等全国、省级理论研讨会先后举办,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辛向阳、省社科联主席李庚香、省社科院院长王承哲等知名专家作交流发言,形成了一批有分量、有深度、有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
红旗渠精神研究与传播中心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将从红旗渠精神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当代价值,传承红旗渠精神与促进安阳经济社会发展,弘扬红旗渠精神与理想信念、党性修养等方面深入开展专题研究,努力推出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理论研究成果。
“红旗渠精神”宣讲团自成立以来,联系广大干部群众思想和工作实际,把如何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讲清楚、说明白,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截至目前,“红旗渠精神”宣讲团开展宣讲1500余场,受众10.8万人次,被中宣部表彰为2023年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中央、省、市媒体不遗余力、全方位宣传报道、弘扬红旗渠精神。我市在人民网、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媒体刊发相关重点稿件400余篇。
去年7月1日,青年歌手周深倾情演唱?《如许》,登上腾讯音乐榜2023年度榜单年度公益歌曲TOP 1和年度微博热度歌曲TOP 3。《中国红旗渠》《红旗渠精神永在》等15首组歌奏响了跨越时空、奋进向上的时代乐章。青少年读物《红旗渠是怎样修成的》出版,销量达20万册,电影《红旗渠》正式立项,豫剧《红旗渠》于今年4月开始排演。集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于一体的文艺精品力作层出不穷。
当叩石垦壤的星火点燃精神火种,当穿山越岭的磅礴伟力引来渠水潺潺,红旗渠已化为太行之巅的不朽丰碑。
宝贵遗产 熠熠生辉
“晚饭后我们连碗都没送,就跟着吴技术员去工地,在路上其他工友给我谈工作,吴技术员他们就先进洞了,结果……”91岁高龄的田永昌老人讲起自己和红旗渠技术员吴祖太的故事依然眼圈泛红、泪花闪烁。
8月15日,安阳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李俊生来到原红旗渠总指挥部宣教股股长田永昌家里,用摄像机记录下老人动情的讲述,他说:“能为修渠人、能为红旗渠做点儿事,觉得心里很踏实,更是一份责任。”
我市实施红旗渠精神传承工程,抢救性挖掘保护红旗渠史料档案,包括红旗渠工程建设的政策文件、文字记录和影像资料,以及红旗渠建设者和红旗渠精神传承者的口述历史;并将以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为主体,高标准建设红旗渠精神史料博物馆。目前,我市共计采访红旗渠建设者570余名,形成修渠人采访视频资料1000余份、口述实录稿106余万字,还收集相关文献、照片、实物等文史资料569份。
今年6月,红旗渠纪念馆成功入选全国红色基因库建设单位,将对馆藏的陈列品、纪念碑(塔)、出版物、音视频等进行高精度数据采集、存储,标注、关联,并进行全国联网,让红旗渠红色基因实现数字化永生。
我市大力实施红旗渠文物维修保护工程及环境整治,切实维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一步加强红旗渠立法保护工作,严格落实《安阳市林州红旗渠保护条例》,推动红旗渠尽早列入全国首批水利遗产。
红旗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也正在稳步推进中。我市主动向国家、省文物局汇报,争取支持。今年4月,河南省文物局印发《关于支持安阳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意见》,支持安阳继续推进红旗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我市还积极与长治市对接,林州市与平顺县成立红旗渠联合申遗协调领导小组,建立对接沟通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申遗文本,推动红旗渠申遗工作的共同决策和顺利推进。
8月13日,红旗渠·太行山大型实景演出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繁忙景象,项目主要设施已经基本建设完成,大型实景舞台的搭建、观众席的布置、灯光音响等设备的安装调试等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项目总投资5亿元,占地面积50亩,建成后剧场可同时容纳3000余人。舞美设计借景太行山、漳河水,用实景演出的方式对红旗渠精神进行精彩演绎和诠释。一个全新的文化旅游地标即将在这里崛起。
我市依托红旗渠红色资源和太行山绿色生态资源,全力做好“文旅+”这篇大文章。红旗渠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提升、红旗渠精神展示利用等项目加快建设,“红旗渠人家”民宿蓬勃发展,新兴旅游业态异彩纷呈,乡村旅游渐入佳境。
红旗渠成为推动我市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林县人民一锤一钎凿出来的“生命渠”,更成为新时代滋养全市人民的精神之渠、幸福之渠。
精神长河 生生不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8月19日,在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的课堂上,青年教师李媛正在给学员授课。
作为一名“渠四代”,听着红旗渠故事长大的李媛从学校毕业后,接过传承红旗渠精神的“接力棒”,为来自天南海北的学员讲授红旗渠的历史。
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作为一所集精神传承、党性教育、宗旨践行为一体的党性教育干部学院。到2024年7月底,已成功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8300余期,培训学员44万余人。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省部级、厅局级、县委书记班等重点班次先后在此进行培训,实现了培训地域、学员层次、行业领域全覆盖。学院先后被确定为中央国家机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仆意识教育基地、中组部全国组织干部学院现场教学基地,并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
薪火传承、续写荣光,作为新时代红旗渠精神的“播种者”,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让红旗渠精神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砥砺党员干部的初心。
林州市世纪学校的学生们出演的少年版话剧《红旗渠》,一经上演,迅速“出圈”。“红旗渠精神进校园”活动,激励广大学子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塑造正确的人生观,树立远大理想。
“我们会把这出话剧一直演下去,像播撒下的一粒种子一样,让红旗渠精神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林州市世纪学校副校长桑强华说。
立足教育教学实践,我市将红旗渠精神学习列入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计划,融入课堂教学,制定课程大纲,开发校本课程,组织市级主题校本课程评选。开展“弘扬红旗渠精神特色示范校”活动,引导学校用红旗渠精神教育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培养优秀品质,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我市对全市范围红色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以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为主体,市、县两级党校为辅助,不断构建“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全面拓展”立体培训格局,形成较为完备的具有安阳地域特色的培训阵地体系。完善“红旗渠精神+”课程体系,积极探索研讨式、案例式、沉浸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持续推动将红旗渠精神独特资源转化为办学优势,打造全国知名的党性教育特色品牌。切实发挥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精神营地、红旗渠青少年成长营地等平台作用,推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精品研学,每年吸引数以百万计的莘莘学子研学红旗渠,感悟红旗渠精神。
渠水长流、红旗永飘,红旗渠成为人们身边的生动鲜活教材,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安阳红旗渠机场顺利通航,架起又一条通向世界的空中“红旗渠”;南水北调安阳西部调水工程顺利通水,让林州人民喝上甘甜的丹江水,被百姓亲切地称为“新时代的红旗渠”;红旗渠畔的光远新材公司从无到有,追赶电子纱、电子布生产的世界先进水平,从跟跑,到并跑、超越,建起了一条电子新材料领域的“红旗渠”;获评红旗渠精神奖,成为对践行红旗渠精神先进典型的鼓舞和褒奖,激励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主动担当作为,自觉投身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的生动实践。
一项项新时代的“修渠工程”在安阳大地铺展开来,正汇聚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安阳实践的磅礴伟力。历久弥新的红旗渠精神已融入这座写满“奋斗”的古都血脉,红旗渠精神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