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高四着力” 同频共振谱新篇】林州滑翔:从校园课堂到云端翱翔
林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linzhou.gov.cn  发布时间:2025-08-05 08:50  文章来源:安阳融媒
分享:

  20多年的滑翔赛事经验积累、承办滑翔伞世界杯(中国站)比赛,让“林州滑翔”成为响当当的品牌。从高校学子的专业实训,到中小学生的航空启蒙,再到四海游客的云端体验,林州滑翔正以多元姿态掀起一场跨越年龄与国界的“滑翔热”。

  高校筑巢引凤

  滑翔成专业新赛道

  “今年6月,吉林体育学院、河南体育学院的师生来签约时,握着我的手说‘终于找到最合适的实践土壤了’。”林州滑翔俱乐部会长陈广玉的话语里满是自豪。如今,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10余所高校在此挂牌实习基地,大学生带着低空旅游、航空经济等课题而来,在起飞场记录气流数据,在着陆区分析产业模式。

  “我们不仅提供场地,还把20多年的飞行经验编成案例库。”陈广玉介绍,很多大学新开设滑翔伞专业,我们拥有一流的滑翔基地,很多人慕名而来,俱乐部的教练也成了香饽饽。

  林州本地大学生牛焯民暑假在这里学习滑翔,立志要拿到初级飞行证书,家人十分支持。在滑翔伞世界杯比赛期间,一名上海交大的学生说:“课本里的‘航空体育产业’,在这儿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产业链。”如今,这些高校合作项目正让林州滑翔从“体验场”升级为“人才孵化园”。

  研学播撒种子

  滑翔梦从校园起飞

  在林州市第一实验小学的研学课上,林州滑翔俱乐部教练马磊拿着迷你滑翔伞模型演示,台下40双眼睛亮得像星星。

  去年中招地理试卷中“航空体育与地形关系”题,让更多家长盯上了林州的航空运动。

  如今,林州市市直第三小学的“周末飞行社团”、红旗渠大道学校的“气象观测小组”成了热门,连林州市第二实验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会举着蜡笔画的滑翔伞喊“我要飞”。“孩子们追着问‘为什么太行山的风最适合滑翔’,这就是研学的意义——让科学从天空落到心里。”马磊笑着说。

  今年暑期,法国姐弟俩的故事成了佳话。7月的持续高温中,这对10多岁的孩子每天训练10小时,虽然因年龄不够没能拿证,他们的母亲却坚定地说:“教练们把复杂的空气动力学变成‘风的悄悄话’,孩子不仅学习了飞行,更学会了坚持。”这种寓教于乐的模式,让林州成为全国中小学生航空启蒙的“网红打卡地”。

  低空经济“井喷”

  全民共享云端盛宴

  凌晨5时,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起飞场就已经簇拥了好几百人。大家在等待日出,手机闪光灯连成一串“地上的星星”,一起到这里看日出成为许多朋友、恋人最浪漫的约定,相关视频刷爆朋友圈。

  采访当天,记者看到14岁的栗启桓背着伞包跑向悬崖,父亲栗云庆举着手机大喊:“别怕,爸爸去年坐直升机看过,这儿的风最温柔!”——这是林州滑翔基地的日常。来自山西长治的栗云庆说得实在:“去年我就带孩子乘直升机看了红旗渠,今年乘滑翔伞摸云彩,林州的美,换种角度看更惊艳!”

  “暑期全力服务接待游客,滑翔体验已排到两周后。”陈广玉指着调度表,气象组凌晨4时就发布的“最佳飞行窗口”、后勤组随时待命的转运车、空中保障组的实时通信,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少走冤枉路。

  世界杯带来的热度仍在发酵。法国姐弟母亲口中“比世界杯裁判还严谨”的教练团队,如今全员在岗连轴转。马磊看着手机里的留言说:“有个广州游客说,在朋友圈发了飞行视频,20多个朋友追着他要地址。”

  从高校实验室的数据分析,到幼儿园里的蜡笔涂鸦,林州滑翔正以开放的姿态,让每个人都能触摸天空。正如陈广玉所说:“风是公平的,它带着滑翔伞世界杯的专业荣光,也载着普通人的飞翔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