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长年坚守在太行山中看护红旗渠的工人,按捺不住对红旗渠的挚爱深情,花费5年时间创作出了以红旗渠十大工程为题材的百米长卷,向红旗渠通水60周年献礼。
3月12日,一幅长达102米的巨幅画卷《红旗渠水绕太行》在红旗渠纪念馆广场震撼亮相,大批游客与我市民纷纷驻足观赏。
这幅凝聚心血之作,出自守护红旗渠30余载的护渠人原永林之手。历经5年精心创作,原永林用饱含深情的画笔,将对红旗渠的热爱与敬意融入每一处笔触,深刻展现了红旗渠精神的传承与赓续。
3月12日,晴空澄澈,阳光洒落在红旗渠纪念馆上。在家人、护渠同事和家乡人的见证下,原永林揭开了画卷的神秘面纱。随着画卷徐徐铺展,现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被牢牢吸引,沉浸在画作展现的雄浑壮阔的太行山与蜿蜒的红旗渠呈现出的美景之中。他一边跟随画卷往前走,一边给身边人讲述红旗渠的故事。
原永林家住姚村镇上陶村,爷爷修过红旗渠,父亲守护过红旗渠。1988年高中毕业后,他成为红旗渠上的一名守护人。30多年来,从分水岭管理所到回山角管理所石界管理段,他始终坚守岗位,每日围绕保障红旗渠安全、为沿渠村庄供水辛勤工作。工作之余,热爱绘画的他将对红旗渠的深厚情感转化为一幅幅动人画作,被当地人称为“红旗渠上的画家”。谈及创作初衷,原永林感慨地表示:“红旗渠早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我希望通过画笔记录它的壮美,让更多人了解红旗渠背后蕴含的伟大精神。”
原永林以细腻笔触,精心描绘每一处细节:渠壁石块纹理,诉说着当年建设者们的辛勤汗水与艰难付出;奔腾水流,奏响一曲激昂的奋斗乐章;沿线标志性工程,如青年洞、分水闸、空心坝等,在他笔下栩栩如生,重现红旗渠工程的雄伟与精巧。
青年洞洞口凿痕、分水闸前奔腾浪花、空心坝坚固的坝体……这些精妙细节处理,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目睹当年十万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绝壁穿石的震撼场景。一位来自洛阳的游客激动地说:“这幅画太令人震撼!看到这幅画,可以真切体会到先辈的艰辛与不易。”
原永林的创作之路充满挑战。因画卷篇幅巨大,纸张拼接、色彩调配、长时间创作带来的身体疲惫等困难接踵而至,但他从未退缩。他利用业余时间,一笔一画,将对红旗渠的热爱倾注在每一寸画布上。
红旗渠灌区服务中心主任郭增宝评价:“原永林的画作饱含护渠人对红旗渠的深厚情谊,是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的生动例证。虽从专业绘画技法角度看并非完美无缺,但作品蕴含的情感与精神,远超绘画本身价值。”
在蓝天白云映照下,《红旗渠水绕太行》不仅是一件艺术佳作,更是红旗渠精神的生动注脚。它承载着厚重历史,见证当代人对先辈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正如原永林所言:“希望这幅画能让更多人认识红旗渠,让红旗渠精神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