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河南林州:红旗渠边 乡村新貌
林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linzhou.gov.cn  发布时间:2023-08-16 08:36  文章来源:林州市人民政府
分享: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他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州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坚持“用心、用情、用力”,防返贫、强帮扶,兴产业、促增收,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绘就了乡村发展的美好画卷。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市)、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市)等荣誉,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县域典型案例。

  乡村美:建设生态宜居新家园

  郁郁葱葱的果树林,花枝摇曳的生态园,平整干净的乡间柏油路,整齐排列的居民房……走进茶店镇翟二井村,迎面而来的是无处不在的乡村美景。

  翟二井村位于茶店镇西南部,紧邻G234国道,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554户2064人,党员79人,耕地面积1535亩,林地面积4000余亩。

  近年来,翟二井村大力改善人居环境,主干道铺了柏油路,建设了污水管网,实施了天然气户户通工程,高标准完成了厕改,村内道路硬化率达100%,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为实现长效长治,翟二井村完善保洁机制,实行“门前三包”,明确村民责任,将村庄清洁纳入村规民约,着力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村民中逐步形成“村庄自己住,环境自己护,责任自己负”的自觉意识。

  “过去,一到下雨天路就泥泞不堪,家家户户都备有雨靴。现在好了,下雨天我们脚都不沾泥……”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情不自禁竖起大拇指。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村两委充分发动党员和群众,拆除残垣断壁,建设了小游园和小广场,并利用拆除下来的旧砖瓦、石块,打造特色街巷,扮靓村庄颜值,打造天更蓝、水更清、路更洁、景更美的农村宜居环境。翟二井村先后获得河南省卫生村、省休闲观光园区、省科普教育基地、省旅游扶贫示范基地、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产业兴: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村庄美了,留住了乡愁,守住了幸福。

  春天的梅花、海棠花,金秋时节的菊花……盛开的花儿成为翟二井村一道道亮丽风景线,也成为乡村“美丽经济”和产业致富新密码。

  茶店镇是“菊花之乡”,拥有国家菊花地理标志,全镇菊花种植面积近万亩,翟二井村就在菊花上做起了文章。2019年,该村流转土地约20公顷,种植了金丝菊、太行菊等,流转约9公顷土地发展桃、李、杏等林果业,同时发展菊花加工生产线、水果冷储等。2021年,村里建成了有机肥料加工厂,对全镇400公顷耕地产生的秸秆及人畜禽粪便处理加工,既减少了秸秆污染,又实现了废弃物再利用,循环农业在这里得到了生动实践。

  人居环境的改善让村子美起来,产业发展让村民的日子富起来,翟二井村在发展农业生产、逐步完善加工业的基础上,顺势而为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传统民宿,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小山村“幸福花开”,托起了产业致富梦。

  支部强:群众致富有希望

  在太行山下,红旗渠畔,昔日穷得连庙都荒废的省级贫困村黄华镇庙荒村,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党建凝聚干部合力,以红旗渠精神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凝心聚力,苦干实干,于2018年退出贫困序列,发展成为红旗渠畔的文旅新村。

  “父辈当年‘战太行’,我们现在要‘富太行’、‘美太行’。”庙荒村党支部书记郁林英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2012年,郁林英带领村民依靠国家扶贫政策,改善村容村貌和生产生活条件,水泥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2016年,村里建成120千瓦村级光伏发电站。随后,成立种植合作社,发展苗木,建设“创客基地”。

  近几年,随着村庄变得越来越美丽,游客越来越多,村里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打造特色民宿产业,庙荒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党员刘明生带头将自家房屋打造成农家乐,并动员儿子、儿媳回村创业。

  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脱贫户郝心英此前借助扶贫政策,开办了庙荒村第一个贫困户农家乐——自强民宿小院。如今,郝心英年收入6万多元。“摘掉穷帽子,还要过上更好的日子!”她对未来无限憧憬。

  村里还充分发挥“红旗渠精神”品牌效应,借力红旗渠干部学院,吸引了多家研学培训机构在村里建立研学基地,形成了集红旗渠研学、生态观光、乡村旅游、民宿、采摘为一体的乡村游学产业链,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年集体收入20余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应该来看看。”被太行山拥抱、被红旗渠环绕的庙荒村,一下子迎来了很多“来看看”的游客。

  庙荒村党支部书记郁林英自己当老师,教大家学习普通话,并联系当地学校,邀请志愿者到村里普及普通话,根据不同需求定制普通话班,让村民与游客交流更顺畅。

  为了让游客“来了就不想走”,村里请来了专业团队,对村里的民宿进行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如今,和谐幸福的庙荒村已发展成为红旗渠畔一颗耀眼的明珠,先后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考察点”“国家2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河南省最美乡村”“河南省卫生村”等荣誉称号。

  未来,庙荒村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抓手,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打造乡村振兴“庙荒样板”。

  红旗渠水奔腾不息,林州人民奋斗不止。在太行之巅,俯瞰林州的村村落落,无数像翟二井、庙荒一样的村庄实现了蜕变,处处呈现出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在红旗渠精神的指引下,林州儿女正在打造一条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红旗渠工程”。(李瑞)

  万名青少年进林州 红旗渠精神代代传

  8月10日,“万名青少年进林州 红旗渠精神代代传”寻访实践大型公益活动在林州红旗渠精神营地正式启动。共青团河南省委书记、省少工委主任王笃波,河南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刘雅鸣,共青团河南省委副书记王海萍,安阳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黄明海,林州市委副书记杨振宇出席启动仪式。

  王笃波在仪式上致辞。他说,此次活动的举办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旗渠精神重要指示的深入贯彻,也是对总书记关于“共青团要在新时代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重要指示的具体落实。希望广大青少年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把握实践机会,做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宣讲者、践行者,砥砺敢于斗争之志,凝聚团结奋斗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

  刘雅鸣在致辞时表示,河南日报社将继续加强与安阳市委、团省委的联系,开展更多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发挥主流媒体优势,用好融媒体“十八般武艺”,多生产青少年爱听爱看的新闻产品,让红旗渠精神走“新”更走心。希望孩子们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摒弃骄娇二气,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争做志存高远的新时代好少年、好儿童。

  黄明海向各位嘉宾和孩子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向关心和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公益人士表示感谢。他说,安阳作为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面向全国青少年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安阳市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着力建好实践教育基地,推动红旗渠人物、红旗渠故事、红旗渠精神更好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帮助更多青少年了解红旗渠历史、传颂红旗渠故事、践行红旗渠精神,推动红旗渠精神实践育人迈上新高度、展现新作为。

  据悉,本次活动由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少工委、河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河南日报社主办,全省1000余名少先队员代表参加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