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夕阳红”与“志愿红”的双向奔赴
林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linzhou.gov.cn  发布时间:2025-09-22 08:21  文章来源:安阳日报
分享:

  在林州市,“银发调解员”情理法交融化解邻里矛盾,“红马甲志愿者”步履不停传递温暖,“民星艺术家”在百姓舞台上神采奕奕……一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生动图景正在这里展开。

  近年来,林州市坚持党建引领,聚焦老年群体的需求与潜能,探索“村(社区)暖心服务—老人反哺治理”的正向循环机制,实现“夕阳红”与“志愿红”的双向赋能。

  “小网格”托起“大服务”,夯实“老有所养”

  “王爷爷,您身体还好吗?降压药够用吗?”“李伯伯,我们来看看您,顺便给您理发。”在林州市,“银龄守护”志愿服务已成为城乡间最动人的风景。

  林州市辖16个镇4个街道588个村(社区),已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衔接”原则,将全市划分为2228个一般网格、3736个微网格,形成了“1+20+588+2228+3736”的网格组织架构,实现了城乡区域、特殊场所全覆盖。林州市通过构建红色网格矩阵,将服务延伸到城乡每个角落。2228名专职网格员和3318名行业网格员常态化走访,全面掌握高龄、失能、独居等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并在节日送去慰问。

  各村(社区)以党建联建为纽带,积极整合辖区医疗资源,常态化为老年人提供义诊、健康咨询等服务,让优质医疗资源走进千家万户。5月21日,林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邀请林州市中医院医护专家团队赴东岗镇大河村开展“义诊下乡行、健康进万家”志愿服务活动。村民纷纷表示:“义诊活动很有意义,老年人不出村就能量血压、测血糖、做彩超,太好了!”

  针对老年人防诈骗意识薄弱问题,各村(社区)组建了反诈宣传小分队,通过案例讲解、发放手册等方式普及防诈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提醒老年人守好“钱袋子”。

  “小队伍”撬动“大治理”,彰显“老有所为”

  在振林街道常青社区,有一群爱管“闲事”的老人,他们组成的“老林在线”矛盾调解队深受居民信赖。队长林向中退休前是企业干部,凭借随和的性格和公道的作风,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和事佬。他和队员采用“共情—疏导—全程介入”工作法,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邻里纠纷、物业费拖欠……这些琐碎却高频的社区痛点,恰是行政力量最难覆盖的“治理末梢”。“老林在线”矛盾调解队的5名老人化身“法律宣传员”“矛盾调解员”,两个月化解纠纷3起。

  为发挥老年人的独特价值,各村(社区)组织人员通过入户走访、发放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摸排辖区老年人的技能、兴趣爱好和志愿服务意向,建立“银发人才库”,并组建了多支特色队伍。姚村镇下里街村老年协会以公益菜园为“试验田”,“耕”出团结、“种”出希望;振林街道闫家台社区的“银龄爱心义剪”服务队每周五准时到小区为老年人理发;振林街道李庄村成立“五老”评理团,有效调解了网格内的复杂矛盾。

  “虽然退休了,但能为社区做点事,感觉自己还有价值,看着问题一个个解决,心里比啥都舒坦。”振林街道阜民社区退休教师夏淑芹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小阵地”变身“大舞台”,唱响“老有所乐”

  “左手抬起来,脚步跟上节奏……”每天早晨,振林街道槐树池村向阳广场上总是热闹非凡,快乐姐妹舞蹈队的队员正伴着音乐排练节目。

  林州市坚持“党建带群建”,动员文艺人才组建了书画、戏曲、太极拳等兴趣小组。在重阳、端午等传统节日期间,各村(社区)纷纷举办文艺晚会、茶话会,并组织包粽子等趣味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等场所,为老年人搭建起展示才艺的舞台。

  太行飞歌合唱团成员、退休民警于明杰笑着说:“以前,退休后总觉得生活空落落的,现在和老伙计一起排练、演出,不仅心情好了,身体也更硬朗了,这日子过得比年轻时还充实!”这些活动不仅为老年人展示自我提供了舞台,也成为邻里互助的纽带,大家在活动中相识相知、互帮互助,让“银龄互助”的氛围在社区悄然升温。

  “网络诈骗手法多,防不胜防难察觉,设下圈套让你钻,时刻警惕不上当!”在闫家台社区,由“五老”人员组成的爱心舞蹈队采用“文艺+宣讲”形式,将政策与防诈知识编成小品、快板等节目,既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基层治理队伍,成为志愿者中的主角,推动社区从“独角戏”走向“大合唱”,形成“社会关爱老人—老人服务社会—社会更好发展—老人更多获益”的正向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