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镇党委书记 陈长青:桂林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为阵地、以“五共”为抓手,立足“党建统领方向、网格强基固本、多元协同治理、典型示范引领”扎实推进基层高效能治理。
一是坚持党建领航,建强治理“主心骨”。扎实推进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紧盯“选、育、管”三个环节,累计储备村党组织后备力量67人,真正培育和选出一批政治过硬、能力过硬、治理过硬的干部,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持续深入推进“党员联户、干部包片、支部会商”机制,1600名党员分包1.1万户群众,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应、问题有人管、困难有人帮。
二是坚持网格筑基,织密治理“一张网”。全镇33个行政村划分33个责任网格、101个微网格,实现“多网合一、一网统管”;33名村支书担任网格长,202名村两委干部、小组长担任微网格员,确保“事在网中办、难在格中解”。深化“网格+”融合联动,派出所、市场监管所下沉网格,社会治安联控;领导班子定期接访,矛盾纠纷联调;民声微信群实时反馈,群众问题联管。
三是坚持多元共治,激活协同治理“新动能”。结合桂林实际,创新群众参与载体,共织一张网、共吃一锅饭、共上一堂课、共议一件事、共扫一条街,引导群众自发参与村庄治理,激发群众自治积极性。创新开展“农民夜校开讲啦”主题活动,四区联动,覆盖33个行政村,厚植治理思想根基。搭建“五老调解”“老白调解志愿服务小组”等矛盾化解平台,注重源头治理,实现邻里矛盾“事心双解”。全镇培养“法律明白人”103名,推动村规民约与法治融合,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四是坚持示范引领,树立治理标杆“风向标”。古善村实践“1+6+1+N”模式,1名网格长统筹,6名专职网格员包片,1名民警驻格,N名群众参与,今年解决民生实事10余件;探索“枫桥+乡约”多元化解机制,深挖“六尺巷”本土传统文化,培育善治乡风。董街村创新“红脸出汗”机制,每周开展卫生评比,专职监督员每日巡查,通过“季度积分制”激励保洁员主动争先,人居环境整治持续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