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经过“小米之乡”东姚镇洪河村,向东行驶1公里,再向南进入太行山丘陵地带,沿着乡村路翻过一道山梁,不时能听到狗吠声和牛叫声,一个养殖场坐落在一处山坡上。这就是位于该镇董霸村的犇鑫养殖有限公司。
2月21日,气温回升,阳光灿烂。向南望去,董霸村古朴的民居静卧在山坳里,好一个安宁祥和的山村。养殖场分牛舍和晒场两部分,牛舍里有多头牛在饮水进食,记者穿过牛舍听到的是牛咀嚼饲料的声音。有吃饱喝足的牛漫步到晒场上晒太阳,偶尔有几头小牛快活地嬉闹着,在晒场上撒欢。
殷永涛和刘军周是养殖场的当家人,他们分别是东姚镇董霸村和北坡村人。2015年,他们合伙投资300万元,在此处建起养殖场,从外地购买了27头种牛,发展肉牛养殖,目前肉牛存栏130余头。刘军周在牛舍里查看肉牛的进食和生长情况,不时伸手抚摸一下牛头。他告诉记者:“肉牛存栏最多时达220头,那是在2019年。后来,由于市场波动的影响,我们缩小了养殖规模。2021年,我们计划扩大养殖规模。”
在养殖场里负责喂牛的是董霸村村民原林羊、殷凤叶夫妇,他们是养牛的行家里手。夫妇俩将玉米秆饲料装到车上,一车一车送到牛舍里,空气里弥漫着玉米秆饲料发酵的味道。原林羊说:“牛温顺、踏实,给我们带来了生财之路。2021年是牛年,我们喜欢牛。”
正说着话,有村民开着机动三轮车进入养殖场,跟殷永涛的父亲殷楼成打招呼:“老殷,我拉两车牛粪啊,往地里上粪。”殷楼成爽快地回话:“你只管拉,随便用。”
随后,殷楼成向记者解释:“当初我们建养殖场时就跟村民约定,牛粪让董霸村的乡亲们免费用。”
董霸村一带是山地和丘陵,当地村民种植谷子多,牛粪是理想的农家肥。村民用不完的牛粪,让临近的鹤壁市的农民运走,用于种植蘑菇,也能得到一些收入。
春节前是肉牛销售的高峰期,客户大多是新乡、焦作等地的肉联厂。也有一些市内外的养殖户前来购买牛犊,为的是来年养殖肉牛。年前一段时间是最忙碌的时节,也是收获的时节。
记者问收入情况。刘军周告诉记者:“一年下来有三四十万元的收入,比外出搞建筑的匠人收入要高一些。但是,搞养殖是操心活儿,但好处是守家在地,家里、地里有啥事都不误,都能照应过来,这就叫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刘剑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