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桂林镇:“五共” 模式彰显治理“三度”
林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linzhou.gov.cn  发布时间:2025-07-15 09:16  文章来源:林州市人民政府
分享:

  自高效能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桂林镇以党建引领为核心,聚焦“两高四着力”,创新推出“五共”联动治理模式,形成“温度+力度+效度”三度融合的治理格局,奋力打造基层高效能治理“桂林样板”,为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桂林镇以党建为引领,深化网格化管理,将全域33个村科学划分为101个微网格,配备33名网格长、202名微网格员,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深化“网格+”融合联动,派出所、市场监管所下沉网格,实现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控。创新推出“五共”联动治理模式,即共织一张网、共吃一锅饭、共上一堂课、共议一件事、共扫一条街,引导群众自发参与村庄治理,激发群众自治积极性。

  在董街村,网格员化身政策“宣传员”、民情“收集员”、矛盾“预警员”,动态掌握人居环境、社会治安、公共设施运行等情况。推行“网格化+责任制”环境整治模式,网格员包片督导,每日巡查。开展“美丽庭院”评比、“垃圾清零”行动,村内乱堆乱放、卫生死角得到根治。网格内小事即办、大事速报,事件上报、分派、处置、反馈形成闭环,实现高效能治理。

  “老百姓如果有啥需求,我们网格员都会积极解决问题。在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村从最初的泥路到现在的柏油路,村庄更加美丽干净。作为网格员,我们也要尽职尽责。”桂林镇董街村村干部张林丽说。

  “我村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构建‘网格聚力、三度融合’治理模式,以‘共扫一条街’为切口,探索出‘党建穿针、网格绣花、全民共绘’的治理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一是党建领航织密网,网格聚力筑根基。坚持‘党建+责任’双轮驱动,将全村划为3个责任网格、11个卫生区,支部书记任网格长,配备6个专职网格员分片包户,形成覆盖全村的治理网络,形成‘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尽其责’的治理格局。二是制度创新强筋骨,多元共治展效能。建立‘六清六治’卫生长效机制,支部书记挂帅,两委干部和党员监督,组建保洁队,配备服装与工具,带动广大群众投身其中,形成‘支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强大合力,让乡村环境治理效能显著提升。三是观摩奖惩增活力,村庄旧貌换新颜。每周五开展观摩评比,专职‘六乱’监督员每日巡检,对保洁工作及‘六乱’现象现场提醒、纠正,通过‘红脸出汗’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桂林镇董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万明拴说。

  桂林镇创新开展“农民夜校开讲啦”活动。课程涵盖政策法规、农技科普、乡风文明、健康知识等领域。四区联动覆盖33个行政村,厚植治理思想根基。搭建“五老调解”“老白调解志愿服务小组”等矛盾化解平台,扎根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将矛盾化解于萌芽,实现“小事不出格、矛盾不上交”,村域和谐度显著提升。

  “古善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基层治理路径,通过三招微治理破解乡村发展难题,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一是微网精治,编织民生幸福经纬线。古善村以微网格为治理基石,将全村科学划分为3个微网格,配备6名专职网格员。两委干部担任网格党小组组长,派出所专职民警与乡镇干部下沉一线,形成覆盖全村的治理网络。二是近邻调解,奏响和谐共治交响曲。创新推出‘近邻调解’机制,提炼出‘小切口工作法’,通过弘扬‘六尺巷文化’,传承‘作退一步想’的礼让精神,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三是夜校赋能,点亮乡村振兴智慧灯。创新设立农民夜校,这里既有退休老教师、老党员讲述红色故事、家风家训,传承文化根脉,也有乡土人才、技术专家开展技能培训,助力产业发展。”桂林镇古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文庄说。

  董街、古善两村的实践,正是桂林镇聚焦“两高四着力”战略的生动缩影。下一步,桂林镇将持续深化“党建+网格+多元共治”模式,以更精细的网格、更贴心的服务、更有效的机制,不断提升治理效能与服务温度,全力构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