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曲折的山路,郁郁葱葱的树木。缠绕着映入眼帘的是优美静默的林州市原康镇九龙村,更是驻村第一书记王伟同志的芊芊心结。
栖身九龙山 心比磐石坚
九龙村处位于林州市原康镇西北部13公里的深山中,原属省级贫困村,2015年伊始,历经脱贫攻坚,沧桑蜕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的号角已吹响,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一幅新时代的多彩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胜其非难也,持之者其难也。王伟,一名80后干部,安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项目贷款管理科科长,2020年3月,他主动请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九龙村的基础设施比较匮乏,他只能居住在老村委会,紧邻一座七十年代破旧废弃老厂房,晚上时有野猪光顾,生活居住环境虽然恶劣,但他从不抱怨,甚至还经常乐观的自我调侃:“这才是将我们乡村振兴的热情和浪漫与人间真正的烟火气深深融进了生活呵!”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2021年“7·20”特大暴雨期间,他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尖兵”作用,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冲在一线,和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筑起一道坚不可破的“红色堤坝”,迅速转移群众。当把所有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时,自己身上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
疫情三年,他经常因为疫情放弃回家,有次两个月没有回家,妻子多次打来电话说孩子做梦都是喊着让爸爸回家。扛起肩上的政治责任,就无法风雨兼顾家庭,他总是说,“舍小家顾大家,只要能把工作搞好了,能把全村老百姓的生活提上去,付出的再多也是值得的。只是委屈了妻子和孩子,妻子既要工作,还要照顾两个孩子的生活和上学;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时候,我却选择了驻村”。映入眼帘的是堂堂七尺男儿满是愧疚的泪花!!!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驻村以来,王伟走村串户详细了解村情户情,规范管理,建强基层党组织,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善,产业得到较大发展,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履职尽责,规范管理,当好基层组织建设的“领航员”。他以提升基层党支部凝聚力、组织力为重点,有效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推动“五星”支部创建工作。
强村富民,振兴乡村,当好基层经济建设的“指导员”。他积极构建单位与九龙村之间的“连心桥”,通过“手拉手”等活动向村集体捐赠10万余元。他为九龙村集体经济发展筹措资金,为农作物搭建外销渠道,促使农作物外销,通过以购代捐每年向村合作社购买农产品2万多元,有力的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访贫问暖,凝聚民心,当好基层帮扶慰问的“组织员”。他只要有时间就会向单位领导汇报自己的驻村心得,对他提出的帮扶对接建议高度重视。在春节、端午、重阳、中秋等传统节日,单位领导班子都要带领党员、志愿者入村开展调研,走访慰问困难群众、老党员,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把关爱送到群众心中。三年来共为稳定脱贫户、监测户、老党员等发放慰问品累计6万余元。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奋斗者。他的工作得到了原康镇党委政府、九龙村全体村民的肯定、认可,他以一名共产党人实干善成的精神,努力为九龙村的腾飞巨变插上翅膀,为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一直不懈努力,为原康镇乡村振兴工作挥洒自己的青春热血。
“王书记,这是俺家养的母鸡下的小柴鸡蛋,您经常在村里陪着俺们一起,跟孩子们在一起时间少,孩子们正值上学长身体的关键时刻,带回去点给孩子们补补身体吧”。
“王书记,您一个人在山上冬天买菜不方便,天冷,你到我家吃饭吧”!
“王书记,俺们带了点自己家种的菜”。
“王书记,您周末又没回家吗?”。
……
九龙村乡亲们你一句我一句的关怀问候,正是对这样一位从安阳市市直单位下来后,却一心驻扎在村,俯下身与群众亲密相处,沉下心真抓实干,一心为九龙村发展找出路,工作负责态度笃定的干部,最好最真最美最朴实无华的认可。
潜龙在渊 腾必九天
躬身入局者,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他以九龙为家,将双脚扎实地站在九龙村这片泥土里。蹲下身子,坐在田间地头与群众聊聊家常;扯下面子,问一问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端起碗筷,尝尝农民们的粗茶淡饭。
他坚定初心使命,在偏远寂寥、浑厚宽阔的大山里挥洒着热血,无畏条件艰苦,无畏寒夜孤苦,无畏环境恶劣,他始终本着一颗初心,虽在九龙之渊,但却心如磐石,誓要把九龙村旧貌换新颜!如今的九龙村产业发展初具雏形,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宽敞的文化广场、崭新的太阳能路灯、方便的蓄水罐……随着村居基础设施的提升,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一个个不眠之夜,一次次促膝长谈,村中大小事,枝叶总关情。他依然坚守在驻村第一线,守护着这一片贫瘠的土地,从一件为民工作的结束到另一件为民工作的开始。
春风有信,花开有期,坚持就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