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5年6月27日拟对林州创锦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100万支聚合物锂电池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林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linzhou.gov.cn  发布时间:2025-06-27 09:47  文章来源:林州市人民政府
分享:

关于2025627日拟对林州创锦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100万支聚合物锂电池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拟对林州创锦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100万支聚合物电池生产项目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该报告表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如有异议,请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反馈我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有重大利益关系的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372-6189105(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审批局)

通讯地址:林州市龙安北路与致远大道交叉口西南380米招商大厦一楼111

 编:456550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及措施

年产100万支聚合物锂电池生产项目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产业园

 

林州创锦新能源有限公司

 

河南丛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林州创锦新能源有限公司选址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产业园,拟投资5180万元建设年产100万支聚合物锂电池生产项目

主要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

1. 废气

、负极粉状原料上料废气:原料通过真空上料机输送,含尘废气经各自配套的覆膜滤芯除尘器(TA001-TA002)处理,滤芯截留粉尘经反吹落回料仓直接利用,卸料瞬时逸散粉尘,在车间内无组织排放。

涂布及干燥、注液、NMP回收液贮存有机废气:经管道连接通入一套NMP冷凝回收设备(冷凝回收+三级水喷淋吸收组成)+两级活性炭吸附装置(TA003)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气通过一根15m高排气筒(DA001)排放。

喷码、危废暂存间废气:经管道连接,通入一套两级活性炭吸附装置(TA004)进行处理,处理后通过一根15m高排气筒(DA002)排放。

执行标准:本项目粉状原料上料颗粒物、涂布及烘干有机废气、注液有机废气、NMP回收液贮存有机废气、危废暂存间有机废气执行《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484-2013)中表5新建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锂离子/锂电池)和表6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喷码废气非甲烷总烃排放执行《印刷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41/1956—2020)表1和表3中排放限值要求

颗粒物、非甲烷总烃还应满足《安阳市2019年工业大气污染治理5个专项实施方案》(安环攻坚办﹝2019196号)、《关于全省开展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工作中排放建议值的通知》(豫环攻坚办〔2017162号以及《河南省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4年修订版)》中电池制造企业绩效分级A级指标。

2、废水:

本项目地面清洁废水经厂区处理设施处理后通过管网进入林州汇通水务有限公司处理。

执行标准:废水出厂执行《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484-2013)中表2新建企业间接排放标准要求和林州汇通水务有限公司收水指标

3、噪声:

产噪设备采用隔声、减振后通过距离衰减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执行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

4、固废:

本项目一般固废:废包装材料、废边角料、废隔膜。废电池、废铝塑膜收集后定期外售;除尘灰作为原料使用;废滤芯、废分子筛交由原厂家回收再利用,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20)

危险废物:废电解液、废油墨桶、污泥、破损的原料包装桶(袋)、沾染浆料的废抹布、废活性炭暂存于危废间内,交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妥善处置。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NMP回收液待危废鉴别后妥善处置,鉴别前按危废处置

5、环境风险:

主要为物料周转仓、原料仓危险物质泄漏;危废暂存间泄漏以及NMP回收液储罐泄漏

应急措施:

①各车间应配备通讯设备、照明设施、消防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等;

②每个堆放区域应留有运输通道;

③车间为封闭设计,库房地面采用防渗设计;

④车间应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进行设计,在总图的布置上应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物料存放区与交通线路、生产区的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根据要求,本项目购入灭火器,灭火器的配置将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进行;

⑤物料严格执行分区放置,禁止混合放置。

⑥可能发生泄漏的区域设置围堰、事故池,建立应急池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管理要求和操作规程,确保应急池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投入使用。